第1373章 開局兩連勝(1 / 2)

一上來就派出轟炸機,這既可以理解成主隊信心十足、準備和“宸龍”正麵對抗,也可以理解成“庫爾勒”在突出奇兵,考慮到兩支戰隊的實力對比,哪怕戰隊主力龍雲並沒在比賽名單上,現場觀眾和媒體也都傾向於後一種解釋,尤其大屏幕上看去,“庫爾勒”的幾架戰機都沒在轟炸機附近,更佐證了這一推測。

事實如此,對“庫爾勒”的開場突襲,“宸龍”一方的應對措施更加簡潔明了,兩架殲-10A“猛龍”與兩架Su-27BM組成一前一後兩組雙機,分別部署在七千米與三千米高度,巡曳空域恰好在軍事基地為圓心的五十千米半徑內。

轟炸機一旦出場,雷達反射信號真不是一般的強,兩架“轟-6H”很快出現在“宸龍”戰機的多功能顯示屏上。

接下來的戰鬥,場麵上就是一場雙方鬥智鬥勇的較量,不管“庫爾勒”一開始就派出轟炸機的意圖何在,總之“宸龍”選擇了直接攔射,埋伏在轟-6H附近空域的兩架殲-11B戰機也實打實的搞了一場偷襲、卻沒什麼收獲,低空摸向軍事基地的兩架殲轟-7A卻先遭遇了一場伏擊,來自地麵的若幹枚9M330導彈驅散了掛載製導炸彈的“飛豹”。

“道爾M1”地空導彈係統,原本並不是一種讓戰鬥轟炸機非常頭疼的東西,尤其是能夠掛載多種防區外精確製導武器的殲轟-7A,更可以在係統射程外從容發起攻擊。

奈何競賽規則的限製,這一場比賽裏,“庫爾勒”的空對麵彈藥僅有射程有限的火箭彈與一些製導炸彈;這些東西要想發揮作用,選手就得駕機進入攻擊航路、從而必須直麵“道爾M1”的威脅,否則要是隨便什麼導彈都能招呼,還有誰會去護送兩架投擲一大堆自由落體炸彈的轟-6H呢?

高空與中低空的兩場遭遇戰先後爆發,一場亂鬥之後,打算黃雀在後的“庫爾勒”損失了殲-11B僚機。

至於低空的戰鬥,則出現了一種很罕見的情形,從高空俯衝而來的“宸龍”Su-27BM求勝心切、一直緊緊追趕雷達視場中的兩架“飛豹”,結果居然忽略了IFF識別、被自家陣地上的一枚導彈“擊傷”,隨即被判定受傷嚴重、直接退出了戰鬥!

誤擊事件,似乎與戰機、武器係統故障屬於同一種類型,也就是不應該在航空競技賽場上出現,IFT賽組委在近幾屆才引入了這一機製;究其原因,表麵上的“更貼近戰場現實環境、順應航空競技比賽初衷”也許有些道理,實質上主要還是為了增強比賽的觀賞性,畢竟和一場場平淡如水的對抗相比,雙方較量時出現的各種罕見情形,才更容易在愛好者中引發長久的討論與關注。

不管怎樣,追擊中一直不自覺的沿攻擊航路飛行,作為NPC(No_Player_Character,非玩家角色)般存在的地空導彈陣地很難不把娜塔莉亞*克拉夫琴科駕駛的Su-27BM視作威脅,在人工IFF無應答、目標參數未變的情況下,係統以一定概率決定“果斷接戰”,才打出三枚9M330圍毆天空中的疾飛巨鳥,結果就讓“宸龍”鬧出了本屆IFT選拔賽上的第一場烏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