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色二十號真正抵達戰場時,從五千五百米高空俯瞰,VVS的頭號王牌還是憑借過人的動態視覺捕捉到了目標。
哪怕在一般人眼中,那還隻是皚皚層雲上不起眼的一抹灰塵。
F-16C/D,西班牙空軍戰鬥序列裏的一種常見機型,放在往常,它們往往被派去執行沒什麼難度的對地攻擊任務,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很顯然,麵對強勢的法蘭西空軍,和更強悍的VVS,地麵攻擊的機遇並不常有,這裏麵襲擊裏昂郊外核電站的行動算是一個例外,但在今天,自信到有點過頭的鬥牛士們獲得了第二個機會。
自馬德裏郊外基地升空,沿一條略有迂回的航線向北飛行,隸屬於SAF第四戰鬥機中隊的幾架迷彩塗裝戰機排成一條稀疏斜線,機翼下掛滿副油箱、空對麵彈藥和AIM-9L“響尾蛇”導彈,高翼載的“戰隼”頗費了一番力氣才爬升到預定高度。
表速四百五十節的這幾架F-16,自升空後,就一直接受北約歐洲司令部某機構的指揮,命令從未可知的地點發出,輾轉抵達盤桓空中的E-3B,再通過西班牙語呼號下達到帶隊長機。
這種指揮方式,從一開始就決定了西班牙人的命運,或者說,還有緊盯他們的可怕對手。
客觀的講,一開始進入戰場,直到強勢爬升的白色二十號Su-27M2出現在“望樓”雷達視場中為止,北約方麵並不知道恐怖的“白色死神”正在空中;這種情報,法國境內的特工人員也許可以獲得,時效性卻很差,但隨著西班牙人在無線電裏高喊“可惡!——發現敵機!”,隱藏在巴塞羅那附近空域的幾架灰色漸變迷彩戰機就伺機而動,開加力向戰場加速接近。
伊比利亞的晴空中,放眼望去,見不到一絲淺白,貼近地麵的低空卻陰雲密布,雲海上的四架流線型戰機尾焰明亮一路疾飛,將音爆遠遠拋在身後。
編號白色十一,領頭的“猛禽”戰機裏,伊恩*弗萊明一手把握操縱杆,好整以暇的放下護目鏡。
獵物上鉤,雖無法一下子確定,男人還是果斷采取了行動。
大概十天以前,和能力超卓的“部下”一起來到西班牙,伊恩*弗萊明,這個使命感十足的神秘人物就在比利牛斯山南側的天空中蟄伏。在這期間,包括他自己在內,獨立第16戰鬥機中隊的“猛禽”還算頗有斬獲,然而戰鬥並不是他的目的,此次前來,不消說,尋機料理那唯一的危險人物才是當務之急。
現在,疑似“鐮刀”的目標出現,幾架潛行的F-22戰機保持九百節表速一路北上,雙方距離迅速縮短到五十公裏左右,彼此卻都沒發現對方。
不,應該說,宿命般遭遇的兩人,彼此大概都能預感到一些什麼,隻是還無法確定而已。
敵機接近,目標非同尋常,維克托*雷澤諾夫起初並未察覺,他幾乎完全沉浸在追殺“戰隼”的緊張對抗之中。
挾速度優勢一下子殺到,中間沒有什麼BVR階段,“死神”的第一擊就幹淨利索報銷了一架F-16D,而後迅速爬高脫離接觸,準備返身再次撲擊;突然遭遇襲擊,習慣於從數據鏈上判斷空情的西班牙人思維一片混亂,基本的戰術素養卻還有,雙方隨即在四千米高度爆發激戰,原本三兩下就應該能再解決一架敵機的態勢,卻因為直上比利牛斯山的冷鋒活動而受到了一些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