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推翻紂王的統治(2 / 3)

由此可見,帝辛並不是傳說中的那樣,他應該就是甲骨文和青銅器所說的那樣:英明!

他最不該的是十祀征夷方,這才給了周武王的機會。

周部落想滅掉商朝,可謂由來已久。

舜帝的時候,他封了兩個人,一個叫做契的人,封在商丘;另一個叫棄的人,封在邰。

這時候,他們的地位是一樣的。

契傳到十三世的時候,湯成為了部落首領,滅掉夏桀,建立了商朝。

商丘部落首領的湯,一下子成為了天子;而邰部落的首領卻成了臣子。

我們人是不會羨慕陌生人的發達,但是,絕對不允許身邊人的發達!

商丘和邰,原本是地位平等的人,如今卻天壤之別!

妒忌和仇恨的種子,由此埋下。

到了姬昌的時候,就更加仇恨殷商了!

姬昌的父親季曆,被商王囚禁而死,使得姬昌時刻想著複仇。

可是,如今的商朝,在周部落的麵前,仍然是強大的存在。

在不如對手的時候,最正確的做法,就是隱忍。

姬昌選擇了隱忍。

他一方麵對百姓仁義,另一方麵,廣羅人才。

《史記》中的《周本紀》記載姬昌“篤仁、敬老、慈少”,這些做法,為他贏得了百姓的口碑;他禮賢下士,“日中不暇食”,使得許多賢才追隨他,比如伯夷、叔齊、閎夭等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薑子牙。

此時的姬昌,可以說,在悄悄地壯大。

崇侯虎知道姬昌是個危險人物,當下對帝辛說:“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

史書中把崇侯虎寫成奸臣,是個大壞蛋。

我卻覺得他是有見識的人,知道滅火最好的時機,就是火勢還沒有起來的時候。

帝辛聽從了崇侯虎的話,下令去抓姬昌。

姬昌為什麼那麼容易就被抓了?

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姬昌沒有反抗。

姬昌為什麼不反抗?

因為實力不如人家,隱忍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在這一方麵做得很好的,還有劉邦。

劉邦在實力不如項羽的時候,冒著生命的危險,參加了極其凶險的鴻門宴。

這是很了不起的人,因為,他抓住了一樣東西——形勢。

在形勢不允許自己對抗的時候,就隱忍受辱,低頭做人;在形勢有利的時候,則快速出手,一舉擊敗對手!

《易經》中有否卦,也就是人處在低穀的一卦。

這一卦告訴我們,人處低穀,就要學會忍耐和堅強。

據說,《易經》就是姬昌所完善的。

我以為,他確實完善了《易經》,因為,他確實學到了《易經》的精髓。

帝辛把姬昌抓了之後,囚禁在羑裏。

姬昌那一邊的人自然很著急了,其中,閎夭給出了主意,就是進獻: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

這個進獻,也有水平。

首先搞定帝辛身邊的寵臣費仲,然後再進獻。

脂硯齋在評論《石頭記》劉姥姥進大觀園中說,欲進豪門,先交豪門之奴。

這是很有道理的。

為什麼巴結一個人,要先巴結他身邊的人?

因為他身邊的人才最了解他,知道用什麼方式巴結才能成功。

一個你不了解他的人,你就貿然去巴結,說不定會弄巧成拙。要是他身邊的人出麵,成功的可能性就很高。

帝辛果然很高興,說:“一樣東西就足夠了,何況那麼多!”

姬昌又獻上洛西之地,讓帝辛就更高興了。

他自然高興了,因為姬昌的地盤少了,也就意味著更難以抵抗天子。

姬昌趁著帝辛高興,請求廢去炮烙之刑。

帝辛也準許了。

帝辛獲得洛西之地,很高興;姬昌逃離了性命,獲得名聲,也很高興。

帝辛同時告訴姬昌,進讒言害他的人,叫做崇侯虎。

後來,姬昌發兵去攻打崇侯虎,報了害他之仇。

這一事,讓我更加肯定了《史記》中關於項羽的記載,他果然是不讀書,不知道這樣一段曆史,不然,他絕對不會做出和帝辛一樣的行為——說出了害劉邦的人,乃是曹無傷。

姬昌一直在積蓄力量,等待著擊敗帝辛的機會出來。可惜的是,他在位五十年,也沒有等來機會。

這個機會,隻有在他兒子姬發在位的時候等來了!

姬發,他是姬昌的嫡次子,按照倫序,他不能繼位,能繼位的是他的哥哥伯邑考。

可惜的是,伯邑考早死。

《封神榜》裏說是帝辛和妲己把他剁成肉醬,拿給他的父親吃了。

這當然是胡扯的事,不過,沒有胡扯的是,伯邑考確實早死了。

姬發這才繼位,是為周武王。

他是一個和他父親一樣厲害的人物,因為,他也在做成兩樣事情:收攬人心,收攬人才。

在人才的任用上麵,他甚至超過了姬昌。

他以薑太公為軍師,並用弟弟周公旦為太宰,召公、畢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當其位。

這個陣容,比起他老爸就豪華多了。

尤其是任用薑太公。

這是一個傳奇人物。

薑太公,又叫呂尚,出身不錯,他的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所以又稱呂尚。

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不幸的是淪為平民。

既然是平民了,就難免遭遇窮困。

他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

我們身為平民,跟呂尚活得差不多。

或者擺攤,或者打工,或者開個店鋪,做點小生意······總之,跟能發財的事不挨邊,勉強維持生活而已。

至於想成為高官貴人,那簡直就是癡人做夢!

如果呂尚也跟我們平常人一樣,整日為微薄的錢財奔波,耗費著一生的時光,那麼,他和普通人就沒什麼區別了。

他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的是,他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

一個人,沒辦法改變處境的時候,充實自己,就是在改變處境!

因為,機會一旦到來,就能鹹魚翻身。

呂尚就這樣,一直等到了七十歲。

他知道,機會這玩意,有可能自己來敲門,也有可能沒敲門就溜過去了,所以,有時候,還得自己去尋找機會。

七十歲的呂尚,決定自己去尋找機會!

他把目標人物鎖定了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