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被稱為“中元節”,又稱“七月半”、“盂蘭盆節”。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而七月十五是地府大門大開之時,因此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
——節選自《中華民俗·七月·中元節》
***************
當樹葉摩擦的聲音停下來之後,張新一的表情開始嚴肅了起來,他眼前是一百支白色的蠟燭,如今已經有九十九支已經被吹熄了,僅剩下一點燭火還沒有從風的威嚴中平息,不斷搖曳著它纖小的身姿。
時間已經是淩晨的三點多了,也就是所謂的“逢魔時”,張新一知道如果再拖延的話,這個黃金時間就要過去了。他輕輕的摸了摸手中那塊裝飾古樸的鏡子,開始講述自己絞盡腦汁想來的“恐怖故事”……
這個遊戲的名字叫做【百物語】,需要在陰氣最重的盂蘭盆節晚上點燃一百支白色的蠟燭,然後集合一群人開始輪流講述一個恐怖故事,每講完一個故事,就要由講述者吹熄一支蠟燭並且用鏡子照一下自己。當最後一支蠟燭吹熄的時候,就能夠看到“百鬼夜行”的神奇景象。通常人們玩這個遊戲的時候隻講到第九十九個故事便不再往下講了,不過今天的情形卻有點不一樣,因為除了三個正常的人類之外,還有一個是機械人!
這個機械人便是張新一,他並不是完全由人工製造出來的機器人——因為原先他也是一個正常的人類,隨著技術的發展,新概念網絡遊戲推出,他在玩遊戲的時候因為操作不當而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死亡,後來人們意外的發現他的意識居然神奇的保存在了那款遊戲的主腦之中,變換成了遊戲的數據!在隨後的一年中,國內外的一群科學研究者組成了一個名為“永生”的科研小組,開始全力組織營救張新一。這些科學研究者利用製造機器人的原理,根據張新一生前的樣貌製作了一個機械軀殼,隨後張新一的意識數據從遊戲主腦中提取出來並被轉移到了機械軀殼之中,而張新一也正式成為了一個能夠阻擋坦克炮擊的超強機械人。
參加百物語的另外三人全都是張新一的死黨,在張新一還未出事之前,四個人被稱作濱城五中的“四大才子”。其中的周帥精通哲學和心理學,有少年老成的風範,每每出口總是讓人的思想為之屈服;杜陽則擅長樂理,能夠自己寫歌作曲,加上長得比較帥,所以“情歌王子”、“校草”之類的名聲便被冠在了他的頭上;張闖則是一個藝術家坯子,自幼便熱愛繪畫,而且還有自己的藝術思想,有些畫作連省級藝術家都要讚歎,其人本身也整天不修邊幅,一副“藝術家”的裝扮!至於張新一的名聲,則是因為自己對文史的深入研究,每次作文競賽,他的文章總是占據榜首。熱愛閱讀的他在考上濱城五中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自己的遠大計劃:花兩個學期的時間將各教經典研究一遍!事實上,在他出事之前,他已經研讀過數部佛典、《道德經》、《聖經》,在出事之時,他的枕邊還擺著一本《周易》。
這四個人本來並不相識,隻是對其他人有所耳聞罷了。後來,張闖與張新一分在一個班級,並且開始追求同在一班的校花冰蘭,誰知這冰蘭與張新一青梅竹馬,從小長大,在讀了高中之後便確定了男女朋友的關係!被冰蘭拒絕之後,張闖便效仿同校男生們爭奪女生的方法,邀張新一與他在操場上打上一架,還未動手時,正好遇上了去大禮堂練琴的杜陽和散步的周帥,經過一番調停總算是沒有打起來,而四個濱城五中傳奇四才也就此正式相識,並且很快便發展成了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