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前者,宗的自信主要來自於“老百姓知道娃哈哈的產品”和“經銷商隊伍比較忠誠”;而對於後者,宗認為,達能之所以必虧,“因為10年來他們沒有管理,也沒有能力管理”,“它對中國市場不了解,對中國文化也木了解”。

分析一下,娃哈哈和達能的談判會以怎樣的結局落幕呢?娃哈哈方麵是“娃哈哈”商標的持有者,達能控製了大部分的資金,掌握了大部分的權利。但是,達能對於管理娃哈哈似乎是沒有任何經驗的。再加上娃哈哈似乎已經做好了和達能背水一戰的準備。針對於這點考慮,娃哈哈的勝算機會也是很大的。另外,達能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些問題,一旦達能分析清楚了其中的利弊關係,想必達能也不可能會因為致氣而與娃哈哈鬧得不可收拾的。

“畢竟隻有作好最壞的準備才能贏得最好的結果”。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2005年中美紡織品第六輪磋商中如是說。

之前,雙方已經進行了五輪的磋商。第五輪和第六輪的間隔時間隻有短短的兩周時間,而且,布什總統即將訪問中國。所以,對於第六輪的談判,中方抱有積極的態度。

美國人雖然反反複複以設限相要挾,但在每輪磋商結束後,又急忙“招呼”下一輪。其間隱約可以看出,美國頻繁的設限行為在更大意義上是想給中國施以更大的談判壓力,從而為己方爭取更大的談判優勢。

所以,梅育新博士才會對第六輪的談判做出上述分析,做最壞的打算,希望贏得最好的結果。

無論是商務談判還是國際事務談判,談判雙方都無法預計當下的談判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在談判開始的時候抱有過高的期望,一旦在談判過程中出現脫離預期效果的情況,勢必會影響談判者的情緒和鬥誌。而如果在談判之前抱有平常心態,想到最壞的結果是什麼,那麼,在談判進行的過程中,無疑就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可以去爭取。

13.6細節與禮儀

談判人員在進行談判的時候,應該格外注重細節與禮儀問題。從細節體現談判者的智慧,從禮儀體現談判者的素質,這都會給談判對手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以後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有力因素。

一個猶太人和一個日本人洽談了一筆合同。

“好像談判時交貨日期定的是某月某日,先生你的記錄有誤吧?”時間一到,日本人想拖延耍賴。

猶太人立即掏出錫紙背麵的記錄:“不,是你記錯了,應該是這一日,我談判時的記錄非常清楚和準確。”

在商務來往中,數字是最能夠說明問題的。公司的管理者對數字敏感與否,決定著公司業績的好與壞。猶太人習慣用精確的數字來描述生活,他們會說:

“今天25度”或者“今天17度”,不說,“今天是個好天氣”或者“今天冷了”。

隨時記筆記也是一個從細節之處收集資料的好習慣,把日期、金額、交貨期限地點樣樣都要寫明白,而且不讓自己出現錯誤。猶太人會在買包香煙抽完後,把煙盒裏的錫箔紙抽出來,在背麵記錄,給人很隨意的感覺。但是,真正到了談判的時候,談判者所引用的一些資料,往往就是來自平時裏的筆記。

一次,美國總統福特訪問日本時,基辛格作為美國國務卿偕道同行。福特總統在參觀日本京都的二條城時,曾問日本的導遊小姐大政奉是哪一年?那導遊小姐一時吱唔,基辛格立即插嘴到:“1867年。”

這其實根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使基辛格沒有回答,也不會被總統責怪什麼,更何況,總統也沒有要求他去知道這些問題。但是,基辛格卻把這些小細節處理得非常妥帖,即使總統被對方詢問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基辛格也是做了充分準備的。

正式的談判場合,談判者的穿著一定要莊重。注重禮儀一方麵是對對手的尊重,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給對方留下一個好的印象。這些穿著方麵的細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談判獲得成功。如果談判者穿得過於寒酸,會讓對方懷疑己方公司的實力,估計連談也不談就走掉了。但是穿著一定要有度,也不能過於華麗。過於寒酸被人懷疑,過於華麗又顯得浮誇。最好就是要給對方一種穩重的、含而不露的效果。

除了個人著裝外,談判的時間、地點、出席人員等等細節問題也不可忽視。

如果是重大的談判,要以在辦公室、客廳室或者會議室談判為好,以示重視。一般談判在餐桌上,可能氣氛會更隨意、更熱烈些。談判時總經理或者董事長出席與不出席效果也完全不同,這些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