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和欽天監所有人員都要忙瘋了,因為宸王爺一直不滿意欽天監給他測算出來大婚的日期。要求整個欽天監一改再改,最後選了一個最近的日期出來,大婚敲定在半年之後,然後就是禮部開始瘋狂忙碌。
墨氏王朝唯一一個超品親王的婚事,怎可草率。於是乎,禮部隻得全員出動,力求將這事兒辦得完美。
即使時間很趕,但納吉、問禮那一套繁瑣的流程還是一樣也沒落下。這期間,由於鍾將軍夫婦還沒有趕回來,就白楚瑤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不得已,韓家幾個夫人幫著籌備,在韓鍾兩府也是忙得飛起的節奏。
顧清歌帶著人將聘禮逐一清點好,又將自己的東西一一整理出來,分門別類裝好箱,湊成了嫁妝。她自己的東西堆起來,就要堆滿將軍府好幾個庫房。
還有將軍府和韓府替她準備的嫁妝也不少,青州外祖餘家和益州汪家也傳了話來,給她準備的嫁妝已經裝車出發,婚禮前一定能趕到。看著滿院子的箱子,她不得不承認,她的嫁妝好像比她娘親當年還要多。
“姑娘,財不露白,要不,咱們點一百六十抬出來,當天抬去宸王府。其他的,咱們都自己收起來,反正都是姑娘自己的,自己知道就行。”
丁冬給出了一個中規中矩地建議。姑娘的娘親就是因為豐厚的嫁妝而送命,姑娘可不能再重蹈覆轍。
“這不好吧!畢竟宸王府都抬了一百多抬聘禮前來,咱們回禮不可以太少的。”習秋搖了搖頭,不太讚同。
“主要就是,誰都知道咱們姑娘有她娘親給她的東西,加上將軍府給置辦的,怎麼都不會少的。”明夏也出聲說道。
“其實嫁妝多少都無所謂的,像丁冬說的,咱們點一百六十抬。加上將軍府、餘家與汪家準備的,還有其他人的添妝,怎麼說都要超過兩百抬的。”碧春給出了算是中肯的建議。
“這樣吧!太多嫁妝也會很打眼,你們幾個就先準備一百二十抬。再去看看將軍府幫我準備的,挑些衣服棉被之類的留下就行,其他的就讓嫂子都撤出來,不要什麼都帶著,用不上那麼多。
等二姨她們到了之後,你們再把他們帶來的東西彙總,總共準備兩百抬就好,記住不要超過這個數。”
顧清歌想了想,對她們四個吩咐起來。
結果,將軍府眾人根本不聽她的,就連韓府都湊了兩抬嫁妝給她送過來。
等到益州汪家和青州餘家的車馬進京,那陣仗,更是了得。長長的車隊,綿延不絕,排了數裏地。
顧清歌不得不征用了宸王府的別院來安置,汪家和餘家人全都住進了顧府。
顧氏家族的人也都趕過來幫忙,同時也給她帶了全族湊出來的兩抬嫁妝。因著餘氏牌位的關係,顧清歌笑著收下了東西。並再次將自己名下的幾個店鋪收入,一並轉入了顧氏家族的公中賬戶。
幾人減了又減,最終嫁妝總數還是接近了二百六十抬。
大婚當天,京都百姓數嫁妝都數不過來,紛紛打趣娶妻就應該娶嘉善鄉君這樣有錢的,接下來三輩人的生活都不愁。
大婚那日,百裏紅妝鋪就長街,喜氣洋洋中透著幾分莊重肅穆。宸王爺的儀仗隊從王府出發,一路浩浩蕩蕩,鼓樂喧天,引得百姓圍觀。街道兩旁,百姓們簇擁著,臉上洋溢著喜悅和祝福。
顧清歌作為新娘子,則是坐在裝飾華麗的花轎中,轎簾低垂,遮住了她嬌美的麵容。她身著嫁衣,繡著龍鳳呈祥的吉祥圖案,頭戴鳳冠,珠簾輕輕搖曳,發出細微的響聲。新娘的紅妝如同盛開的花朵,嬌豔欲滴,令人驚豔。
花轎在儀仗隊的護送下緩緩前行,伴隨著鼓樂聲和鞭炮聲,一路向著王府駛去。沿途的百姓們紛紛投來羨慕和祝福的目光,為這對新人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抵達王府後,顧清歌被人扶下花轎,步入廳堂。廳堂內紅綢高掛,大紅燈籠掛滿廊櫞,整個王府,一片喜氣盈盈。
宸王爺站在廳堂中央,一身親王蟒袍加身,英俊瀟灑,神態威嚴。他深情地望著顧清歌,眼中滿是愛意和期待。
隨著司儀的宣布,婚禮正式開始。宸王爺和顧清歌並肩站立,麵對著彼此。
高堂之上,太後娘娘端坐其上,帝後分坐她兩旁,三人皆是一臉喜色的望著他們二人。其他身在京都的皇家人,更是一個未落的全都出現在現場。
兩人拜堂完畢,隨著司儀的最後一聲送入洞房完畢。墨雲宸上前一步就直接將顧清歌輕鬆抱起,朝著二人的院落走去。
將顧清歌安頓好才折返回宴會席上,逐一和顧清歌的娘家人喝了起來。
見此,賓客們紛紛上前祝賀,祝福這對新人白頭偕老、永結同心。酒席上觥籌交錯,歡聲笑語不斷。整個王府沉浸在喜慶和歡樂的氛圍中。
顧清歌和宸王爺的大婚,不僅是兩個人的幸福時刻,更是整個皇家乃至整個京城的盛事。
而整個婚禮盛況,更是被京都百姓津津樂道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