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星,一個與傑米森星相近的星球,處於這個星係的宜居帶內,擁有兩個衛星。
當開擴號帶領科考團隊到達上空的時候,其內部搭載的科學儀器立刻就捕捉到了活躍的電磁波。
而與宇宙背景所散發的電磁波雜音不同,這些電磁波包含了信息,在這些光粒子裏傳遞著一個又一個的生活瑣事。
開擴者號立刻將這個消息傳給了聯合太空開發部,得到的答複是:采取謹慎觀察。
一般來說,謹慎觀察的前提是:在不暴露觀察者的狀況下被動地獲取地麵信息,其手段包括光學,紅外,電磁探測等。
開擴者號是一艘小型飛船,最初由“星座”組織所有,全模塊化設計,其武裝配備兩挺由地平線防禦公司出品的“龍”式221MW級鐳射炮,這就是它唯一的武備。它的大部分模塊由超新星銀河飛船製造公司生產,包括模塊化的飛船控製室“麥哲倫C1X”,配備一台斯萊德航空航天公司出產的SGD 1300重力躍遷器。
科學團隊的入駐使得這艘飛船又加裝了大量科學探測模塊,現代飛船的模塊化設計,使得定居星係群下水的宇宙飛船都能很輕易地轉變自己的使命或升級。
瓦斯科,我們需要得到更多情報,打開星球掃描終端。
“好的,霍華德船長。”
瓦斯科,“星座”組織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由合金製造,內部配備了高級人工智能,四肢加長,可以輕鬆應對各種複雜環境。
“星座”組織自告奮勇,畢竟他們本就是一個專業太空探索組織,其名下所有的開擴號艦船也成為了他們探索太空的資本。
“諾威爾,我們有什麼新的發現麼?”
“我不知道,這顆星球的電磁波活動很強烈,但奇怪的是,大部分電磁波所蘊含的信息都受到了嚴重幹擾。”
諾威爾,星座組織的天才科學家,正盯著儀器探查著地麵,從這個角度看下去,泰拉行星和任何一顆宜居星球一樣,有陸地,有大氣層,有海洋。
一片中央大陸橫貫整顆星球,隨著星球的自轉,諾威爾能從光學通道上看到,在晨昏線過去的星球表麵,在黑暗之中,亮起了微弱的光芒,那是城市與文明的光芒,照耀黑暗,代表著黑夜回到人類的生活之中。
這就代表著,這個文明的發達程度至少到達了前太空時代。
但從空間雷達上,她什麼都沒有看到,在近地軌道上仿佛有一座屏障,吸收了雷達的電磁波,雷達沒有給出回波。
“這顆星球不對,我沒法通過電磁探測觀測到這顆星球大氣層是否有飛行器。”
“就好像大氣層天然反雷達一般。”
“發射衛星,瓦斯科。”
從太空之中釋放衛星是個很簡單的活,類似於在地球坐船釋放浮標一般,航天員隻需要走到貨場,打開氣閘門,然後將衛星推出去,最後矯正衛星的軌道數據,讓它自動變軌。
而瓦斯科這個外星探索機器人,連宇航服都不用穿。
打開貨艙,關閉閥門,打開氣閥排出空氣,隨即打開連接宇宙的艙門,星空撲麵而來,泰拉之星浩瀚而不可估量,幾乎遮蔽了瓦斯科大半個光學傳感器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