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文明的基礎,人類進化的證明,當人類第一次仰望天穹的時候,這種發出光和熱的等離子體就開始伴隨人類的左右。
從驅趕野獸,煮熟食物,到冶煉金屬,照亮生活,在人們的眼中,火焰是光與熱的化身,也是人類上千年來的圖騰與信仰。
但聯合公社共和國——人民科學委員會“冷火”小組發現,他們即將突破過去所創造出的火焰——冷核聚變反應堆,不依靠傳統核聚變高溫高壓的條件,在常溫高壓的狀態下即可產生聚變反應的革命性能量科技。
依靠太空探索,他們找到了一種存在天狼VI,一顆岩石星球上的一種新礦物,這種礦物能在常溫狀態下與氦-3,鈾235的混合物產生聚變反應。
在室溫26攝氏度的環境下,隻需要加壓到15MPA,即可產生聚變反應,加由托卡馬克磁約束裝置帶來的效果,逸散的能量不到其產生能量的百分之五。
再加上冷核聚變的特性,這種技術在保持核聚變的特點下,提高了安全度,冷核聚變反應堆在擊中後不會產生爆炸,會緩慢地停止運行,並且其低溫特性也讓維修成為了可能。
巨大的堆體漂浮在太空之中,堆體反應發出藍光,在太空環境之中,反應堆的輻射反而成為了最不值得一提的。
“從現在開始,我們的文明火焰即將變得更加獨特。”
一束藍光閃爍,澎湃的能源迅速化為電能,新的能源迅速啟用,而這項技術再一次推動了整個社會的技術革命。
冷核聚變由於其安全性迅速成為了小型化的先鋒,采用冷核聚變反應堆作為發動機的小型星艦與戰鬥載具成為了時下的潮流。
然而,經過幾場演習之後,共和國軍械部發現,目前列裝的坦克比起他們的對手來說太過於強調甲彈對抗。
白漫城所生產的蠻牛坦克是不折不扣的陸地堡壘,厚重的裝甲帶來了低移速與全重直逼百噸的高自重,這使得這種坦克不適合在非硬化路麵行駛。
經過AI運算與最聰慧大腦的思考,在“星極”研究站上的科學家們最終將來自2K時代的前太空設計——來自地球哈爾科夫廠的T-80係列坦克搬上了台麵。
舊時代的設計便宜實用,以現代科學重新構建以後,編號為T-80BVNM的現代化T-80坦克在半個月就走下了生產線,新的坦克使用了陶鋼構體,搭載了一門125毫米電磁炮,主動防禦係統與被動的FY-10爆炸反應裝甲相得益彰,T-80原版標誌性的“窗簾”幹擾係統的位置安裝了兩門“火龍”500MW鐳射發射器。
在現代戰爭之中,坦克的攻堅作用已經大大減弱,但它仍然是陸戰之中的中堅部隊,T-80BVNM坦克廉價而實用,在麵對目前聯合艦隊接觸過的各國地麵部隊裝甲力量都能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況且,坦克炮塔背後搭載的無人機巢,使得它們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在炮塔上搭載的“幹擾”型無人機幹擾裝置可以精確打擊三公裏內的無人機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