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八 馬尼拉灣(1 / 2)

“修建海外貿易據點,為了確保貿據點不受侵犯而修建城堡水寨。”

“與當地首領建立友好關係與貿易關係。”

“當雙方的信任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就在城寨周圍設立村落,立宗祠,開田野,建申明亭,促使當地酋長朝貢。”

這是詹毅在六藝堂時學到的海外移民三部曲,而完成這三部曲之後,接下來還有個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內附中華,郡縣其地。

不過當詹毅到達馬尼拉灣以後,才發現實際的情況並不完全要按照這三部曲來走。

和歐洲人的殖民情況不同,自唐宋以來,中國本土就陸陸續續有民眾遷往東南亞,所以詹毅也好,沈門也罷,無論他們到了南海的那一片海域,都幾乎能找到華僑,或者是華僑的後裔,也就是說,華夏在這裏已經有了一定的人口基礎,而且還是優質的人口基礎——華人在這個地區屬於“上等人”,有地位,有身份,受人尊敬,甚至享有不同程度的法律豁免權,比如在真臘,番人殺唐人罪死,唐人殺番人則罰金,無金則鬻身贖罪。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

當詹毅到達馬尼拉灣的時候,就發現馬尼拉灣沿海已經有了三個華人村落,每個村落約三十戶到七十戶人家不等。這些村落都已經不同程度地與本地人通婚,卻又還能保持著自己的姓氏和傳統。

其中一村姓陳,一村姓林,一村姓蔡,陳、林二姓是漳州府人,蔡姓是泉州府後裔,都是聚族而居。他們聽說****有大船來紛紛出迎,款待得極為熱情。詹毅的船隊亮出李彥直的招牌,這些海外弟子聽說是位孝廉派來的人,更是歡喜,便都願意提供幫助。

詹毅是能進六藝堂的弟子,還不至於迂腐到不顧實際情況硬搬李彥直的教條。現在還沒在呂宋落腳,這裏便已有了三座華僑村落,他便在三座村落中間選了個良港,取名曰馬尼拉埠,立了個水寨。這裏正好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詹毅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哲河。那水寨便又叫做哲河水寨。

三座村落並非靠在一起,中間頗有一段距離,陳村在北,林村在南,蔡村最近,但又較深入內陸,當初蔡村的始祖來到這裏是沿著哲河而進立寨。以哲河水寨為中心,陳、林、蔡三村為外圍三點,圈起來的土地約有五十平方裏,這五十平方裏的土地土壤肥沃,水源又足,甚宜耕種。

二十多年前麥哲倫成功完成環球旅行,其標誌便是橫跨太平洋到達呂宋群島南方的一座小島,也即中國古代稱之為麻逸的地區。從歐洲繞過非洲,經印度洋而到達亞洲的航線暫時為葡萄牙人所壟斷,西班牙人要越過大西洋、繞過新大陸再越過太平洋,然後才能到達呂宋,由於成本太大,路途太遠,所以侵入亞洲的進度不如葡萄牙來得快。

至今為止,西班牙人的勢力也隻是到達呂宋群島南部的麻逸,還沒侵入到馬尼拉灣這一帶,所以這裏除了少量華僑之外就隻有土著,人口並不甚眾,習性又懶,種植技術十分落後,有不少還是靠采集過日子。隻是地方富庶,果實多,香料滿地,門前窗後都是寶,華人散商到了這裏,便拿些中華貨物與之以物易物,如此收集香料、黃金。

馬尼拉王聽說****有使者至,派了長老來探視。當時華夏世界若要開發南海,那條件真是得天獨厚!天時地利人和什麼都準備好了!大明威震四海,周邊地區風聞其名都是既敬且畏,且和對西方人不同,當時他們對中國人的抵觸心理都不大。哪怕詹毅隻是一個來自大明的船長,還並不是朝廷的正式使者,馬尼拉王也不敢得罪,邀請他前往王城一會,來邀請的長老那態度也顯得又敬又愛。

華僑遠在海外,時時都盼著祖國的力量能夠到達自己身邊,這既是一種感情上的歸屬,也是一種尋求保護的客觀需要。當時自有幾個熟悉馬尼拉的華裔商人帶路作翻譯,詹毅便帶了二十幾個機兵,登岸來拜會馬尼拉王,來到這裏不由得一愕,原來這“王城”也不過是一座大一點的寨子,都以竹木搭成,方圓百餘步,有哨塔竹樓,城門外放著兩門土炮示威——這土炮卻主要不是殺傷性武器,而是在遇到外敵時放炮召集國人來援,其作用類似於大鼓。其時東南亞諸國火器竟頗為發達繁榮,槍炮種類眾多,隻是大多都不實用。比如暹羅、安南一帶,便常用火器作驅邪之物,作戰時仍用傳統的武器如刀劍、竹矛等——在土著們看來,這些武器更加合用。

當晚馬尼拉王設宴款待詹毅,他的妻妾女兒見詹毅豐神俊朗,又愛慕****上國衣飾華貴,就都有意了,馬尼拉王當場就要將兩個女兒嫁給他,詹毅見他那幾個女兒都又黑又矮,就大明男子的審美觀來說那是十分醜陋,哪肯答應,死命推辭,說自己在大明有妻子了,馬尼拉王大是不悅,幾個華商都勸詹毅納之,詹毅不從,當晚就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