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六十一 七裏灣(1 / 2)

時當夏季,安南位於熱帶,在這個季節裏實在不是人過的日子。

唐舉在升龍東北的小七裏灣排布防線,他手下有一萬三千多人,其中六千人是廣西新軍,四千五百多人來自江浙,剩下的多來自閩南。此外,還有一支七千人的安南部隊也歸他指揮。廣西人對安南的這種天氣最適應,閩南人也還好,江浙籍的就有些受不了了,尤其是部分來自蘇北的士兵,在連日的濕熱酷暑中已病倒了一片。

“蒲伊啊母啊!”唐舉敞開了衣服散熱,已經有點發福的肚皮露在外頭,看起來有些奇怪。他是閩南人,又常在山地行走,自認為對濕、熱本都耐得,可來到這裏還是不習慣,這裏的天比福建更毒辣,這裏的水也讓他喝的不習慣。

但怎麼不習慣,他也還得撐下去,作為升龍北部防線的最高將領,在開戰以後他就奔跑得比普通士兵還辛苦。

小七裏灣是一條半橢圓形的曲線河灣,麵對東北剛好有個凹處,洮河的一條支流在此經過,連帶著方圓二十裏內的湖泊,連成一片水鄉。河流與江心島交錯存在,有些江心島已經開發成了沙田,有些則還是原始森林,真是一片極好的戰場。

唐舉將自己的部下分為鳥銃團、火炮團、近戰三部、水軍三部、衝擊大隊。鳥銃團和火炮團是不用說的了,近戰三部是衛護部隊,水軍三部都是海軍轉為內陸水師,衝擊大隊是五百二十名經過嚴格訓練的荊楚刀手,乃是精銳中的精銳。這裏是沒有騎兵的,就算北方有馬運到這裏,很快也就會脫毛,跟著病死,根本不能存活。取而代之的,是從附近征集到的上百艘小船,水軍三部駕駛著這些小船在小七裏灣來回穿梭,在本地漁人的指點下熟悉這裏的水勢、地勢、擱淺處等等。

此外還有鄭屈所率領的七千名安南士兵,唐舉將之安排在了邊角上作為配合兵力,並不太倚重他們。

諸戰鬥部隊各就各位,唐舉卻得處處跑,這頭看看火炮團、鳥銃團安置的地點對不對,根據他的作戰經驗隨時調整,那邊看看近戰部隊有無懈怠,跟著又駕駛小船巡檢水軍三部,在這酷暑之下這麼奔波,讓他連戰甲都穿不上了,一開始是隻穿短衣,後來短衣都穿不了幹脆赤膊,沒兩天下來全身就曬得黝黑如鐵,軍士望見,非但不覺得長官不夠莊重,反而為長官如此賣力而自我激勵振作。

李彥直不是被局勢牽著鼻子走,而是以大戰略布局來一步步推動局勢的發展,所以早於阮信南下之前,他就已經開始布置了小七裏灣的攻防,所以唐舉的時間其實很足。殷正茂曾質疑過若阮信不走小七裏灣怎麼辦,但看看地圖,沒等李彥直反駁他就自己推翻了自己的質疑——阮信要想繞過小七裏灣,他就必須多走好長的路才能到達升龍,在糧餉不夠的情況下這麼做很危險,而且升龍和小飛龍崗也還有兵馬,明軍又位於整個大戰場的圓心,要是阮信繞走迂行,他們仍然有足夠的時間調整應付。

天氣雖然不好,但這種不利的狀況對雙方來說是同等的,唐舉唯一擔心的是會下大雨,使明軍的火器無所用其長,那事情就不好辦了。可這裏是安南啊,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域,要想連續十天半月的都晴空萬裏實在是太奢望了,唐舉也隻好讓鳥銃部隊和炮兵部隊都將火藥保護好,將槍炮包好,同時沒人都準備好刀劍、弓矢,萬一阮信是在雨天到達,這些部隊就要作為輔助隊伍投入戰鬥!

很顯然,阮信在謀略上根本就不是李彥直的對手,他果然帶領大軍,直撲升龍,也沒繞行,就朝小七裏灣開來。他的行動,在蔣逸凡看來就像他也是李彥直的手下,一步步地按照李彥直的安排行事一般。

但是,運氣對明軍來說似乎不是特別好。阮信的前鋒距離小七裏灣還有半日路程時,鳥銃團和火炮團的軍官抬頭望天,隻見一片烏雲隨風飄來,趕緊下令收了槍炮,準備好肉搏的家夥。

水師部的軍官則密切留意水勢的動向,以備出擊。

阮信是個凶猛而粗魯的大將,局勢又逼得他不得不拚命,所以他行軍的速度相當的快,一路不斷有安南情節濃鬱的民壯在“驅逐明寇”的口號下聚集到他麾下。阮信從北部出發時隻帶來了三萬兩千多人,結果一路附驪而來的人竟超過了出發部隊,雖然莫氏向各地州縣發布了抵抗阮信的命令,但這些命令都沒有得到遵從,就像當初莫文明帶著唐舉進擊升龍一般,阮信這一路竟也做到了兵不留行!

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加入,阮信全軍都為之士氣大振,參軍們和部將們都說道:“這是民心所向啊!隻要將軍到達升龍,振臂一呼,升龍十餘萬軍民一定會倒戈而為將軍前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