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折騰了這麼多的事,唐萬新欠了100多萬元的債。他把債主們召在一起說:“如果你們信得過我,就給我一個機會;如果信不過我,就送我去監獄。”1991年,27歲的唐萬新突然時來運轉,他辦的一家電腦經營公司,靠代理四通打印機在新疆一些大油田的業務上居然一口氣賺了150萬元。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一上門把欠債還清,並還上一筆利息。唐萬新在商業上的信譽由此得以建立,好些債主後來都成了他的部下。
1992年,唐萬新做了一件改變命運的大事情。當時,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後,全國掀起了一股加快改革的熱浪,中國股市出現井噴。8月,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發行國內公眾股5億股,發售抽簽表500萬張,中簽率為10%,每張中簽表可認購1000股。曾經去海口、深圳碰過運氣的唐萬新當即覺得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他花錢一下請了5000人以出去玩一圈的名義到深圳排隊領取認購抽簽表。當時的深圳一下子湧進了150萬人,最後釀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騷亂。“唐萬新的部隊”應該算是其中人數最多的一支認購隊伍。這些人每人一條小木凳,排隊一天領50元勞務費,一排就是3天,領到的抽簽表換成原始股,這讓唐萬新狠狠賺了一大筆錢。從此,唐萬新“覺今是而昨非”,由創辦實業轉而迷上了“來錢最快”的股市。
回到新疆後,他和大哥唐萬裏等人注冊成立了新疆德隆實業公司,專門從事資本市場的股票運作。他們在新疆、陝西等西北諸省大量收購國有企業的原始股和內部職工股,要麼將之倒賣給新疆的金融機構,要麼等到上市後甩賣套現。有一次,他們以1000萬元的價格受讓了“西北軸承(行情論壇)”的1000萬股法人股,數月後出手淨賺3000萬元。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善於發現和膽大包天讓一代人迅速地暴富。
如果說股票倒賣讓唐萬新初窺資本市場殿堂的話,那麼,他在國債市場的試水則讓德隆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原始積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財政部出台了國債承購包銷政策,在相當多的年份裏,大部分國債都是由數十家證券中介機構包銷的,數年累積下來,漸漸地便形成了一個非官方的國債流通市場,而武漢的國債場外交易所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一個平台。1994年,唐萬新通過國債回購(行情論壇)業務,先後向海南華銀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我們將在華晨一案中看到它的蹤跡,以及中國農村發展信托投資公司融資,總額達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