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上山下鄉農家書屋督察筆記(4)(1 / 3)

下午到城固縣的二郎廟鄉、博望鎮和城關鎮檢查,情況與洋縣、南鄭縣的類似。

在與城固縣崔副縣長和有關部門座談時,談及報刊攤派,崔副縣長感慨地說,今年給縣政府機關分配了3萬多元的報刊,給他訂了十幾種,報刊負擔不僅是農民的,也是機關幹部的。《當代××》分配給3個黨員一份,作為政治任務不能不完成。何況,每年報刊征訂時,上邊領導打電話寫信給縣委書記,下邊頂不住啊。必須從上麵根子上治,下邊是有想法沒辦法啊!

晚8點回到漢中,與正在賓館大廳等候多時的漢中市新華書店龐玉明經理等人相見,了解了市新華書店的情況和《辭海》盜版案的進展情況。得知漢中印刷廠已與上海辭書出版社達成協議,賠償37萬元,已付17萬元。送龐等人《書友賈平凹》留念。

10月21日

早餐後,與漢中陪同人員話別,出發,順路到張騫墓拜謁,參觀紀念室,摘一顆紅豆留念,感念古人的開拓進取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到安康石泉的路多為盤山道,又正在修路,車行很慢,從城固到西鄉60公裏竟走了兩個多小時。1點半至西鄉縣城,在山河大酒店用餐,服務不到位,上菜極慢,午餐成了誤餐,耽誤了兩個小時,吃畢一看窗外的報話大樓的大鍾,走在時間前麵的時鍾已指向晚8點多。急著走,卻沒有發票,管理很不到位。3點多鍾方離開西鄉趕往石泉,至縣招待所住下時已5點多鍾。稍息,吃晚飯,無甚食欲,出於禮貌,喝了點酒,飯菜吃得很少。

飯後一行人去街上轉,順便看了兩家書店,有一家的《白鹿原》是盜版書,問進貨渠道,說是從西安東六路進的,讓店主收起來不要賣了。總的看,石泉縣的書店是比較幹淨的。

回到招待所隨手翻床頭櫃上的報紙,在當日的《陝西日報》上看到刊發的《〈書友賈平凹〉出版》的書訊,令人喜出望外;又於《安康日報》周末版上看到《賈平凹兩次來旬陽》的報道,倍感欣喜和奇巧。

戴組長召集大家商明日檢查,分為三組,由我帶一組去銀龍鄉。

和陳軼等聊天,說段子,猜字,不覺已到子夜,衝澡後休息。

10月22日

上午8點多至銀龍鄉檢查。據夏鄉長講,銀龍即蠶,種桑養蠶已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此外也種植黃薑、養豬。出外打工的也多,多為挖礦、餐飲和建築,遠至廣州。

夏鄉長陪往雷光村檢查,全村人均收入千元,村財政僅相當於一個教師的年收入,約一萬元多一點。全村4個教師,全年工資四五萬元,均吃鄉財政,鄉財政赤字達40多萬元。先保教師的工資,無拖欠。

進了村支書楊長生家,如入佛堂,中堂中間供有佛像、藥王像,燃著香、燭,貼有濟世救人之意的對聯,兩邊掛有錦旗,貼有紅紙黑字的感謝信。一問才知,楊支書秉承祖傳秘方,主治骨傷、風濕、偏癱和膽囊炎。多為周圍鄉村的群眾治病,收費很低,有的沒錢,治好病後提雞蛋感謝。實在困難的全當幫忙予以免費。我問他有否傳男不傳女的祖訓,他說有,傳兒不傳女,兒媳、孫女皆不傳。又問他當支書的工資有多少,他說該收的都收不上,村裏沒有財政收入,幾乎是義務勞動,和免費為鄉親治病一樣,積福行善,普濟眾生,也就是為人民服務。這使我聯想到銅川市惠家溝的村支書郭秀明,他們的事跡何其相似乃爾,是新時代優秀共產黨人的代表。

據鄉長講,由於各村財政緊張,由鄉財政統一承擔報刊費用,發放給各村,幾乎一個黨員給訂一份《當代××》雜誌。

下午5點,召開石泉縣減輕農民負擔座談會。縣委趙常務副書記彙報自查情況。戴組長講話,認為石泉縣農民減負工作做得好,之一,認識明確;之二,領導重視,各級一把手負總責,縣上四大班子深入基層調研;之三,查糾有力,與兩個文明考核結合起來;之四,自查認真,尤其重視上訪案件;之五,各種收費規範;之六,農民減負工作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