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大地美容師(2)(1 / 3)

可介紹陝北是對陝北各地名勝古跡、革命遺址、風土人情、山川地貌,甚至遊覽點門票、電話、開放時間、地址、乘車路線等各個方麵的全麵而詳盡的介紹,可以說是背包族旅遊的好夥伴和指南針。但應該指出的是由於該書出版於2004年,距今已近五年了,這五年裏,陝北方方麵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前麵所說的延安革命紀念館,還有交通及其旅遊線路都有所變化,應該予以修訂。筆者也曾與人合編過《西安旅遊大全》,迄今已修訂過兩次,但仍有時過境遷之憾,打算再次予以修訂,因此實話實說,與長吟兄交流切磋,以期共勉。

2009.11.1浮生偷得半日閑

正是溽暑季節,天氣悶熱難耐,卻趕上多事之夏,赴京送女兒留學,幸有在京同學朋友幫忙協助,接來送去,招待宴請,一切還較順利,甚至有了半日的餘暇,與妻子女兒遊覽所住附近的景山公園,在萬春亭等五個亭子裏目睹被八國聯軍掠去佛像後的基座,再次感受到落後是要挨打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於崇禎皇帝自盡處感受到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千古悲劇。從曆史回到現實,我們還去王府井大街采購東西,過王府井書店而無暇進去,但從王府井書店的搬遷及一些建築、商場的變遷領略到北京的變化,而這裏的變化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巨變的縮影。

在北京和同學聚會時座中少二人,原中國出版集團的李季平同學到香港工作去了,中國文聯出版社的王利明同學出差了。回到陝西不久,王利明卻鬼使神差的和同事來到陝西,更巧合的是原上海財經大學的史東輝老師攜帶家眷也來陝度假旅遊來了,師生相會其樂融融,適逢周末,抽出大半天時間陪他們去秦始皇兵馬俑和華清池觀光遊覽,雖然自己來過多次,但還是陪老師同學再次遊覽一番,他們對陝西名勝文物和曆史文化的熱愛和熟悉使人感動,尤其對漢代曆史文化的推崇令我讚歎,不時交談對周秦漢唐曆史文化的看法和見解,使人反觀曆史展望未來時眼界開闊,有了別樣的感悟。

忙碌工作,裝修房子,聚會來陝送孩子上學的寧夏的同行,不知不覺幾天過去,史東輝老師要啟程了,我去賓館看他及其家屬,送他拙著《西安旅遊大全》、《春華秋實》及《美文》以留念,老師要答謝我,我一再推辭,聽他說一些遊覽中的遺憾,在歡迎他再來的邀請中,我想送他去鹹陽機場時,是否再順便遊覽機場附近的古跡,使他少些遺憾。於是我們一拍即合去一趟茂陵。

宴請寧夏的同行時,未待宴席散我先行告辭,利用中午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和興平市新華書店的劉小斌副經理一塊陪史東輝老師及其家眷拜謁“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漢代大將霍去病墓,觀賞國寶級的馬踏匈奴、臥馬等石刻藝術品,在引發賈平凹思考而寫有《臥虎說》的臥虎前留影,於霍去病墓頂的亭子中瞭望衛青墓、李夫人墓、霍光墓等等陪葬茂陵的陵墓群,一幕幕曆史風雲浮現在腦海。

返回時我們著意到茂陵前停下,踩著萋萋荒草,來到陵下的碑前,從立碑人畢沅說到茂陵博物館館長王誌傑終生建設茂陵博物館,其精神令人心儀和欽佩。但由於陝西經濟、財政諸原因,如今的茂陵卻顯得恓惶,一圈鐵絲網將遊人與漢武大帝隔絕,征戰四方擴大疆土的漢武大帝生前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死後卻身陷囹圄般地與後人天地茫茫難相見;而生前誓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墓卻綠樹芳草,環境幽雅,保護完整,死後落得一個好的歸宿。曆史有情還是無情?

聯想到曾拜謁過的規模小得可憐的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墓和發明造紙術的蔡倫墓,以及雨果、巴爾紮克在法國先賢祠裏享受的尊榮,我們的心情難以名狀,記得前賢說過,一個民族不知道尊重和愛護自己的精英是可悲的,甚至是難以救藥和沒有希望的。當然,我們希望我們的國家愛護自己的民族精英,不論是去世的還是健在的,更盼望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麼就像發達國家那樣愛護和尊重自己的精英吧,因為隻有愛護和尊重自己的精英,才能留住人才而不至於流失,留住了人才才會擁有更多的祖國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