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給母親祝壽書(3)(1 / 3)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住房政策得以調整,除了福利房,也允許建經濟適用房,單位還可以組織職工集資建房,在此新政策下,我們單位和別單位合夥集資建房,盡管斷斷續續建了八年,房價從當初的一千餘元漲到如今的兩千多元,集資房變成了商品房。但總算建了起來,質量還比較好,價位也低於市場上的商品房,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家的住房問題,也改善了職工的住房條件。

經過半年的裝修,新居室可以入住了,適逢國慶60周年和中秋佳節將臨,節日氣氛日益濃鬱,城牆上貼滿了國旗,街道上布滿了鮮花,通往新居的未央大道也暢通無阻了,來西安辦事的親戚也聞訊前來幫忙,於是在國慶的前兩日,舉家喬遷,從老家屬院的六樓搬往上林苑小區的十二樓。

搬家之日,親朋幫忙,不到半日就搬到了新居,心情不言而喻,所貼對聯可見一斑:擇居仁裏和為貴,善與人同徳有鄰,橫批為人傑地靈(李勇平撰,李勇平和曾宣傳書);新民新居從今日日新,高樓高屋而後步步高,橫批為吉祥如意(孔明撰,曾宣傳書)。鹹陽友人盧太運發來對聯式的短信祝賀:喜迎佳節舉國唱,喬遷新居合家歡,橫批為日輝玉宇;人遷新第般般好,春到玉樓歲歲安,橫批為福運永陪。

國家國家,國是由家組成的,而家字是由有象征意義的房子和豬組成的,如果沒有住的和吃的,家還算家嗎?還能維持下去嗎?所以解決人民群眾的住房飲食等基本生活條件,是一個國家是否能夠長治久安的基礎。但願我們的政府采取措施有效控製房價,多建經濟適用房,使民有所居,同時解決好就業問題,使民有飯吃,長此以往,人民就會安居樂業,我們的社會就會長治久安。

2009.9.30上林苑遷居半月記

近日與友人赴文友宴會,路上談及搬家之事,友人聽後建議我寫寫搬遷的經過和初住的感受,並命題為《上林苑遷居半月記》,卻之不恭,於是援筆記之。

稍有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上林苑乃漢代皇家後花園,是皇帝及其皇親國戚們狩獵遊玩之處。而吾遷居之上林苑乃出版局和出版社合建之小區也。

小區內共有五棟樓,我有幸購得其中一棟中的一套。經過大約半年的裝修和選購家具家電,於六十年國慶前夕,在親朋的幫助下,順利遷居入住,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

小區內綠化不錯,有綠樹青草,有水池沙灘,也有小亭連椅,還有健身器材,總而言之小環境尚不錯。唯一不足的就是離二環太近,有些吵鬧,加之忙碌疲勞,故下班上樓之後就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在房間不關窗子也有些噪音,好在房子較為寬敞,且有賈平凹題寫的“虛涵得天道,靜閑識真趣”的條幅,雖有車馬喧,心靜自悠然,有閑時,書房內有數千冊藏書可供任意選讀,不過遷入半月內,時常有親朋造訪,很難靜下來讀大書,倒是讀了些《閑情偶寄》之類的閑書,也無非靜心養性而已。

入秋以來,大多數人已裝修完畢,陸陸續續入住,幾乎每家入住都要放炮祝賀,加之南鄰的省政府機關的明園小區也開始喬遷,故差不多每天都能聽到鞭炮聲,時值祖國大慶,到處國旗和彩旗飄飄,洋溢著節日的熱烈歡樂,因此入住以來,似乎每天都能感受到過大年的氣氛。

因為是新建的小區,周圍的服務設施尚不具備,采購很不方便,所以上下班時就不時踅進超市采購些食品菜蔬或家常日用,驚歎商品之豐富,品種之繁多,可謂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但有優劣之別,故得睜大眼睛細心選擇,以免上當受騙。

小區離單位有五公裏的路程,絕大多數人乘車上班,我卻以步行為主,坐車為輔。為何如此,有意鍛煉也,前不久體檢報告稱體重超出兩公斤,建議減肥,那剛好,就走路減肥吧。早上七點出發,從小區走小巷至龍首村步入未央大道,到單位一看時間正好一個小時,剛趕上八點上班。下班時常搭個順車約半個小時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