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朵爺爺認真叮囑了喜子和小彗星一番,讓小彗星好好聽哥哥的話,讓喜子好好照看妹妹,便下凡布道和看青蓮花去了。
大耳朵爺爺這麼一走,小彗星可真的徹底絕望了。大耳朵爺爺指望不著了,她又拗不過喜子哥哥,這苦日子何時才到頭呀!她一邊無奈地聽任喜子指揮背天條、學規矩,一方麵暗暗動起了心思。
她想讓喜子哥哥吃聽話糖,試一試聽話糖的效果。可喜子根本就不吃糖,還追問她聽話糖的來曆。
好在大耳朵爺爺已走,小彗星便撒謊說是爺爺走時留給她的。喜子也沒再追問。
她平時最煩練習太極拳、氣功一類,可如今無所事事,便模仿著大耳朵爺爺和喜子哥哥練了起來。慢慢地,她覺得自己會采氣了,渾身上下也有了使不完的勁兒,便有意識地練起來。不過,她可不去采什麼天地、日月精華之氣,而是隻采集香氣。
一日,她正在香瓜園看著無聊的天條,突然聽見天空中一聲鳥鳴。一隻小鳥正在飛過。
她調整了一下氣息,運作體內丹氣,向小鳥吹了一口氣。不想奇跡發生了,小鳥應聲落地而亡。
小彗星嚇了一跳,接著便又驚又喜。自己如今果真有這樣的神力嗎?在此後的幾天,她又偷偷試了幾次,果然屢試不爽。
她高興極了,一個邪惡的逃離計劃也由此萌生。
再說大耳朵爺爺來到太行山丹河穀,也就是現今的山西省東南部。隻見千峰聳翠,百川奔流;溝溝岔岔,清泉奔湧;溝凹河穀,湖光如鏡。山坳半坡之上,山洞草棚密布,人們或耕或牧或漁,歡聲笑語不絕:好一派山色秀美、水光旖旎的人間勝境。
大耳朵爺爺沉浸在這湖光山色之中,更增加了幾分對地母的景仰之情。他不由自主地長讚了一聲:“好一個大愛無疆的地母呀!”
大耳朵爺爺正忘情於山水之際,地母早已趕來迎接。
顧不上寒暄,大耳朵爺爺開口便嚷嚷道:“太美了,太美了!你在人間享受如此之大樂,我卻在天上飽受十分之清冷。天上的事誰愛幹誰幹,我是不回去了!”
地母笑道:“當初天塌地陷、洪水泛濫之時,你到哪裏去了?如今剛剛弄成個樣子,你便來搶我地盤?”
說罷,二人仰天大笑。
地母陪大耳朵爺爺遊著丹河穀,來到了伏羲洞。
大耳朵爺爺站在伏羲親手刻畫在石壁上的“八卦圖”前,審視良久,感慨萬千。
大耳朵爺爺鄭重地對地母道:“想你我掌管天、地之人,尚無法窮盡天地之理。伏羲大師是從哪來的如此大智慧?非親眼所見,連我也不能相信他能畫出此圖。慚愧,慚愧!同伏羲大師相比,我不過隻是一個庸才呀!”
遊興未盡,大耳朵爺爺便開始詢問玨山青蓮花一事。
地母道:“南邊不遠就是玨山,玨山東邊的一座山上有個天池,青蓮花就種在天池裏。我這就陪你去玨山?”
大耳朵爺爺搖頭說:“不忙,不忙!讓我再在這丹河穀多待一會兒。”
地母戲言道:“怕是到了玨山,請你回丹河穀你也不回來了!”大耳朵爺爺驚問:“為什麼?”
地母略思片刻,感歎一聲道:“若說玨山美景,那可是難描難畫呀!我隻給你講幾個奇絕之處:玨山四周,東有天池,日影從池中出,從池中落,整日不離天池;到了晚上,月影從池中出,月影從池中落,也是徹夜不離天池。你說奇不奇?”
大耳朵爺爺點頭稱道:“奇,奇!”
地母又說:“玨山之南,名曰蛇曲穀,一條十幾裏長的石頭大蛇橫亙山梁,其形惟妙惟肖。蛇頭始終凝望著我住的丹河穀。其實呀,這大蛇也是我的一個孩子。早年它與大鳥搏鬥受傷,我為它醫治並收留了它。後被我勸化,守在了玨山南邊。曾經,它寧可餓死,也不食牲畜、人類。作為獸類,有如此大德大義,也實在令人感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