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9月29日,德國“柯尼斯堡”號巡洋艦以偷襲的手段,擊沉了正在東非清洗鍋爐的英國“伯加索斯”號輕巡洋艦。[小說閱讀]此後,在英護衛艦“查塔姆”號的追擊下,“柯尼斯堡”號被迫躲進了坦桑尼亞的魯吉菲河三角洲,而英艦則由於吃水較深,又不熟悉內河航線,無法進入內河$*小說*wwW*2CoM/class12/1html追殲德艦。11月,英國海軍在南非的德班,征用了一架正在當地表演的“柯蒂斯”式水上飛機,進入三角洲德艦。[小說閱讀]英機雖然很快就發現躲藏的德艦,但在第四次觀測飛行時由於發生故障而迫降,被德軍俘獲。此後,英軍一直對隱藏的德艦無可奈何,直到10個月後,英軍再次調遣了一架“法爾曼”式雙翼飛機前來助戰,在飛機的準確引導下,英軍的艦炮僅用了兩個小時就擊沉了“長期隱蔽”的“柯尼斯堡”戰鬥結束後,英護衛艦“查塔姆”號的艦長在給海軍部的報告中寫道:“在殲滅‘柯尼斯堡’號的戰鬥中,飛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飛機,這場戰鬥將無法進行,唯一的選擇就是在三角洲地區部署多艘艦艇,對德艦進行長期封鎖……”
然而,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對航空偵察的作用認識得如此透徹的皇家海軍,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唯一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日德蘭海戰中,沒有充分利用己方占有絕對優勢的艦載航空兵,自動放棄了航空偵察的手段,反而“心甘情願”地同德國海軍打了一場得不償失的遭遇戰。
日德蘭海戰,是英德兩國海軍醞釀已久的一次海上決戰,雙方都力求通過此次海戰奪取和掌握北大西洋的製海權。雙方的作戰計劃也頗為相似,都是以一支前衛艦隊作為誘餌,與敵艦隊主力相遇後即行後撤、誘敵深入,隨後投入己方艦隊的主力——英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和德國海軍的“大洋艦隊”,力求殲滅或重創敵方艦隊。所不同的是雙方的作戰目標:德國海軍希望在避免與敵主力艦隊遭遇的情況下,通過誘殲敵方某一支大型水麵艦艇編隊,打破英國海軍的戰略封鎖;英國海軍則力圖通過一次海上總決戰,殲滅或重創德國海軍的主力——“大洋艦隊”,以確保其在北大西洋上的“絕對製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