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韓國對中國有挑釁之嫌,但是韓國的發展又離不開中國。甚至可以說,中國是韓國命脈的財富來源國。這也可以說明一個問題:韓國的經濟之所以沒有像日本那樣出現長時間的停滯狀態,就是因為有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韓國沒有齊全獨立的工業體係,而中國卻是韓國的成品傾銷地。韓國如果一直不尊重中國,哪天中國冷落甚至遺棄了韓國,韓國的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權衡利弊之下,韓國也不敢做出太大的侵害中國利益的事件。況且,現在的中國已經慢慢蘇醒,也不會再放任其他國家對自己的挑釁。
中國和越南在曆史上的關係應該是相當友好的,中國曾經給予越南大量的支持。但是今天,越南卻成了對中國領土侵略最嚴重的國家。越南曾與外國公司簽訂不利於中國領土主權的勘探協議,引起了中越之間的南海風波。越南的行為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這已經不是越南第一次在未與中國協商的情況下擅自主張,將中國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轉手賣與他國。當然,這樣做的國家也並不是隻有越南一國。
南海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是自20世紀以來,東南亞諸多國家都對中國這一部分的領土提出主權要求,其中,以越南最為明顯和最為囂張。越南與很多國家都簽訂了在我國南海地區進行勘探資源的協議,這一協議嚴重威脅到中國的主權。與此同時,越南還幹涉我國與別國簽訂關於南海的協議。這個中國曾經盡力支持的國家,現在卻成了中國的敵人。在利益麵前,很多事情都變得不再和諧。而中國暫時仍舊不宜輕舉妄動,畢竟國際形勢與從前大不相同,需要慎重考慮。
除了越南,印度也對我國的領土進行侵犯。這個國家看似是亞洲數得上的,但其實內政貧困不堪,其經濟發展全部依賴軟件外包,內亂不斷。盡管如此,該國還是窮兵黷武,常常以大國自居,並多次對我國領土進行侵犯。它之所以會這樣做,首先是因為背後有美俄等大國的支持,其次是看到中國現在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不會輕易動用武力。所以,它才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中國的耐心。對於印度問題,中國現在采取的態度隻能是在經濟和外交上低調,同時在軍事上加大對周邊領土的保衛力度,保護國家的主權。
歐盟問題也一度讓中國感到頭疼。歐盟成員國複雜,並且內部不少國家站在美國那一邊,這對中國的經濟和軍事上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麵對這樣的情勢,中國與歐盟之間的摩擦自然不會少,短期內的中國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對友好的國家拉攏,對某些國家該采取強硬政策還是要采取強硬政策。
欲天下者修其內
麵對其他國家的挑釁,中國並沒有采取報複手段或者以硬對硬。是中國沒有能力可以取得勝利嗎?當然不是。憑中國現在的實力,就算與日本發生戰爭都不一定會輸,又何況越南和印度呢?中國的忍耐是有原因的。正如中國曆史中的記載,當年晉文公重耳還是公子的時候,由於受到迫害,他先後流離於多個國家,但是卻屢屢遭到各國的不公平待遇,差點客死他鄉。如果重耳為了報仇而報複,他手下的武士將會與敵人同歸於盡,這對重耳來說並不是個良策。而他若是能忍得一時之氣,那麼天下就是他的。果然,後來重耳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