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看中國與中國看自己1(1 / 1)

中國在國際社會上一直努力靠近大國的風範,但是世界對中國的看法以及中國對自己的看法方麵還是有相當的差距。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方麵,有來自對中國崛起的危機感,也有中國公眾對本國的極大滿意度。中國倡導世界和本國都應該用公正的態度來對待對彼此的看法,在國際上能夠樹立公正的形象,承擔大國的國際責任才是最重要的。

中西差距不容忽視

據英國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韓國人和美國人最擔心中國。

46%的英國人認為中國是盟友,隻有33%的人認為中國對英國來說是威脅。巴西對中國崛起的力量持相對放鬆的態度,巴西人中的42%認為中國是盟友,31%認為中國是威脅。

一半以上的韓國人認為中國不算是盟友而是威脅,而持同樣看法的美國人所占的比例也將近一半。除此之外,中國還被認為需要對氣候變化負責,持這種看法的韓國人有75%。同時,一些國家的人對中國在全球中所占新優勢的地位保持警惕。不過除此之外,大部分國家還是認為中國是友好和現代的。

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民對國家發展的滿意度是最高的。中國人普遍認為中國自身的國際形象很好,中國的崛起是世界曆史中一個正麵的發展,同時中國在國際中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外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往往是負麵大過正麵,消極大於積極。如過去西方媒體經常針對人權和民主這些問題對中國加以批評,現在則總是緊緊抓住中國的經濟發展步伐不放。很多西方人士都認為,中國經濟的崛起造成西方就業機會的減少和流失,讓他們感受到了威脅。

除此之外,許多西方媒體把能源價格猛漲的原因也歸罪於中國,他們稱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在氣候變化的問題上應該承擔最大的責任。就連中國在非洲開展援助活動,也被外國批評為是所謂的新“經濟殖民主義”。

實際上,對本國的國際形象看法在國內外的差距,每個國家都存在。它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不是個例,就像是美國人對自身的國際形勢感到樂觀,但國際上卻往往是譴責聲大於支援聲。這是因為人們往往害怕他們不懂的事物以及變化太快的事物。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中國似乎就是這樣一個事物。因此,中國不應該過於在意這些報道。此外,也不能將國內的一些“利益集團”的聲音等同於國際社會的聲音。

與對中國的恐懼心理的增長相比,中國的實力增長的確要快得多,甚至顯著得多。有國外專家評論:“中國已經做得很好了,中國要在未來做得更好。”

差距緣何而來

一國對他國看法的主要依據要素是事實、價值與利益。事實方麵就是中國到底做了些什麼;價值方麵是指在事實真相弄清楚之後,判斷事實的價值在哪裏;而利益方麵,也就是指中國所做的事情對他國的利益有什麼影響。有專家評論說印度也是第三世界國家,但是中國確實是印度的經濟競爭者、意識形態的競爭者和地緣政治的競爭者。因為這些原因,印度自然會對中國有負麵的感覺。

國外看中國與中國看自己為何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首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不對稱。問題是雙方共同造成的,一般來講,任何國家的媒體包括中國自己的媒體,都是帶著批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社會和其他國家的社會。西方媒體對中國的人權和民主問題非常敏感,但是國內媒體並沒有充分報道世界對中國的看法,往往報喜不報憂,所以才出現了如此大的差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