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2)
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們聯想到上個世紀30年代那場經濟大蕭條中人類犯下的錯誤,人類真的會被同一塊石頭再一次絆倒嗎?
1930年美國麵臨著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采取了一係列反危機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簽署旨在保護美國貿易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該法案被認為是胡佛擔任總統期間犯下的“最大錯誤”,法案導致農業與工業都采取保護政策,還引發了世界市場的報複,令美國經濟正式進入寒冬。從這個事件上人們不難看出,貿易保護主義根本挽救不了經濟危機。
既然保護主義挽救不了經濟危機,為什麼眼下一些國家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呢?因為在經濟危機麵前,自由貿易正在經曆一場信任危機,催化劑是經濟的大幅度萎縮帶來的就業壓力。為此一些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把保護主義看做是走出困境所必需的一劑藥,但對猾推動世界貿易自由化的國家而言,其實是倒退。遺憾的是,人類就是有這樣一個通病:好了傷疤忘了疼!即便動輒以“維護世界秩序”而自詡的某些國家也不能例外。特別是有些國家為了所謂本國利益,不惜犧牲本國消費者利益,對物美價廉的中國紡織品加以限製,使消費者為購買本國產品而付出高昂代價。這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這樣的做法隻會讓國家的經濟更加衰退,絲毫起不了挽救的作用。
美國經濟學教授曾對此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如果貿易保護擴散,出口企業及相關內需企業會破產,而且就業崗位也會減少,從而可能使全球經濟更加蕭條。”另外在此之前,麵對洶湧而來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曾有1028名美國經濟學家發表聯名信,敦促國會丟棄任何抬高貿易保護主義的計劃。
金融危機給中國市場帶來的衝擊已經很大,如果再加上貿易保護的人為限製,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將“雪上加霜”。貿易保護主義向來就不是單行線,傳染性也極強。2009年1月23日,南非對原產於中國的合成纖維短纖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2月6日,巴基斯坦宣布對原產或進口自中國的聚酯纖維征收臨時反傾銷稅……如此類似的事件頻頻發生,中國出口產品遭受了越來越多的以安全和環保為名的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製約,反補貼、反傾銷等新型貿易摩擦已呈現出加劇的態勢。目前,中國遭遇的反補貼調查案件數量已躍居全球第一。有關專家認為,從行業來看,鋼鐵、紡織、機械、造船等行業有可能是今後國外反補貼案的重災區。所以要想突破這一點,不僅需要以曆史為鑒的智慧,還需要整個世界的合作,更要有不被狹隘利益衝昏頭腦的冷靜。
大國思維
就像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很多挫折一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難免會遇到挫折、失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接二連三地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多次,就說明這個國家的領導者的能力有問題。
真正的成功者是不會被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一次失敗之後,他會認真總結教訓,能夠靜下心來解讀和認識自己所遭遇的失敗,從中找出走向成功的秘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尤其要如此。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總是會有很多挫折和失敗,要善於在失敗中發現自己的弱點,並努力彌補這些不足,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