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樹未大先招風”(2)
因此,世界對中國的擔憂,相當一部分實際上是對中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擔憂。中國是個大國,既是一個地理大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而大也有大的難處。你越大,別人就會對你越挑剔,一舉手一投足都有可能起波瀾。現如今,世界看中國的眼光,常常會在做事不周到、不注重小節等問題上盤旋,而不看看中國做了多少好事。
中國的經濟奇跡
中國的經濟穩步發展,持續增長,是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這也成為全球所關注的焦點。可是就在中國人為國家的發展感到驕傲和自豪時,很多人卻開始對中國指指點點,變本加厲地對中國進行指責,並不斷找出一些所謂的“證據”。
2004年10月,日本媒體報道,中國的外彙儲備總額(包括香港地區)在6月底已經達到8379億美元,而同期日本的外彙儲備為834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首次超越了日本,躍居世界第一,坐上了外彙儲備的頭把交椅。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它說明中國的經濟力量越來越強大了。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隱患,如一些國家對中國會更加敵視、更加擔憂,會讓中國更加“樹未大先招風”。
一直以來,中國與美國的關係都是極不穩定的,美國的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就曾經將充滿變數的中美關係稱為新時代的“金融恐怖平衡”。他認為,雖然美國的經濟地位在世界上一直遙遙領先,但它也始終不敢小覷中國的經濟,而中國經濟在日益強大的同時,對美國經濟也有了相互製衡的能力。如果引發貿易戰或是金融戰,那麼對中美兩國的經濟都將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盡管兩國的貿易局勢日益緊張,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誰都不會先挑起事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中國停止每月在外彙市場購買數十億美元的做法,那麼將會直接導致美嶽盤,而這種做法也會影響到中國經濟奇跡賴以存在的根基——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和全球經濟的穩定。反過來說,如果美國對中國實行經濟製裁,則將會帶來通貨膨脹、利率上揚和經濟衰退等不良後果。此外,中美兩國的貿易逆差之大,也讓很多美國人感到擔憂,美國政府也不希望它演變成一個嚴重的問題。
因此,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為了達到製約中國的目的,它會想盡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限製中國的發展,如挑起中國內部的矛盾、製造“中國威脅論”、利用國際準則來使中國承擔更多的責任等等。
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
2008年,舉世矚目的奧運會終於來到北京,使得數代中國人的夢想得以成真。對於中國來說,奧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事,同時也是展現中國悠久曆史、展示改革開放30年輝煌成果的大好機會,能夠讓外國更加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可是,這場體育盛事卻遭到很多方麵的反對,引來了西方所謂“主流”社會的“非議”和圍攻,甚至夾雜著許多政治因素。很多西方國家借這次奧運會妖魔化中國,醜化中國,激起很多中國人的愛國之心和民族主義高漲。
以法國總統薩科奇為首的一些國家領導人,竟然公開宣稱抵製北京奧運會,奧運聖火的傳遞工作在法國、洛杉磯受阻,通過蘇丹的“達爾富爾”問題向北京奧運施壓等等,都無不表現出他們對中國的敵意。我們憤怒,為什麼西方國家如此針對中國?為什麼他們一直標榜人權和人道主義,卻為了達到政治上的目的而用卑鄙肮髒的手段去攻擊一個國家?不過,中國頂住了種種壓力,共同努力化解了一個個難題,舉辦了一屆“無與倫比”的奧運會。很多運動員都表示這是他們有史以來參加過的最好的一屆奧運會。在此次事件中,中國人表現出來的空前團結也讓西方世界為之震驚。也許在他們心裏,中國還是以前那個一盤散沙似的國家,卻不知道現在的中國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