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不能總在別人定的規則裏打轉(1)
近些年來,關於“中國威脅論”的論調似乎越唱越高,中國的發展之路被外界傳得神乎其神,本來是無中生有的事情,最後反倒像是真的。於是,中國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站出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反駁對方的“不友好攻擊”,還一再表示中國無論發展得怎樣都不會對世界構成威脅。但總的看來,中國雖然表明了態度,卻並未使西方國家的“中國威脅論”消失。
表麵看起來,中國似乎總是顯得很被動,國家發展了,別人還要無端生事;明明自己是占理的一方,卻往往還要站出來向對方解釋一切,完了別人還半信半疑,或者是根本不予理睬。這究竟是為什麼?
西方強國是規則的製定者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一次接受《瞭望東方周刊》的采訪時,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公平是強者的公平,弱者是沒有公平的。這個公平由誰來判定?是美國。”
近年來,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越來越密切,但每年也都會產生不少的貿易摩擦,且幾乎每次都會出現紡織品的身影。事實上,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包括紡織業在內的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就開始下滑,而知識經濟和服務經濟則開始大幅上升。為什麼美國還要和中國打這一場低級的紡織品貿易戰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中國紡織品是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也就是說,隻要將中國的紡織業壓製住,就有可能壓製整個中國的經濟,因此美國總是步步緊逼。
美國以規則來壓製中國,自己卻對規則視而不見
2003年,美國首次對中國的少數紡織品實行“特保”,在之後的2004年中,美國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壓製中國紡織品的理由,對此,中國似乎並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2005年1月1日取消了配額,使得中國紡織品的出口量激增,這就為美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他們立即大範圍“設限”中國紡織品。其實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預料到若是配額取消,會增加紡織品的出口量,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宣布對148項紡織品加征出口關稅。但是,這樣的誠意並沒有換來美國的放心,他們依然對中國采取了措施,也就是說他們的種種作為都是有預謀的。
2005年5月20日,根據一項調查結果,中國又宣布對78項“敏感”紡織品再次大幅度提高關稅稅率,高達原來的5倍之多。然而,即便是如此努力,依然沒有換來相應的回應,美國依然對中國的7類紡織品出口實施數量限製。張燕生認為:“美國信奉的不是規則,而是實力,是典型的貿易霸權。”事情發展到這裏,中國的態度開始強硬。“我們不能就範美國的限製,如果這樣,有可能把我們打拚10年的成果丟掉。”果然,中國在此次貿易爭端中表現出的強硬姿態,令許多人都感到意外。很多媒體都評論說:在經濟日益強大的背景下,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有了更足的底氣。
美國總在指責中國違反了貿易規則,而他們自己卻無法做到完全遵照規則。到底是誰違反了規則?在“以對自己有利”侮準的美國規則中,“公平貿易”與“自由貿易”都隻是借口。隻要不符合自身的利益,他們都可以反對。但中國不能總是被打壓、被限製,如果實在談不攏,還可以到世貿組織去打官司,利用規則來對待反規則。當然,世貿組織也隻是一個協調對話的組織,它究竟會不會對美國采取遏製的態度,還是個未知數。但不管怎樣,不聽從美國的政策,中國的表現就已經讓人滿意。以後,美國對中國紡織品的設限也不會停止,中國如何製定出自己的規則,還是一項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