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國有資格說不2(1 / 1)

四、中國有資格說“不”(2)

反對對伊朗進行製裁

2007年3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代表在紐約舉行閉門會議,討論是否對伊朗進行進一步的製裁。之前,他們與德國代表已經舉行了三輪會談。此次會議,則是最後拍板定案的時刻。英國和美國基本上讚同了一項十分嚴厲的製裁,準備提呈安理

會通過,但是中方對此表示有異議。當時,美國國務卿賴斯一直極力敦促中國支持對伊朗實施進一步製裁的決議草案。她認為,中國應該像過去一樣,在起草和通過安理會新決議方麵發揮有效的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中國的做法卻讓美國不得不失望了。

6個大國本來決定要在11月19日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但是中國代表決定不出席,會議也不得不因此取消。中國一直都反對製裁伊朗,美國的發言人麥科馬克表示,華盛頓十分希望得到中國的合作。可是,中國決定不出席布魯塞爾會議,使得對伊朗增大施壓的努力受挫。美國甚至還對中國發出了警告:誰阻撓有效外交努力所需要的製裁措施的達成,誰就要為外交努力的失敗負責。不過,中國並不承認阻礙了聯合國製裁伊朗的努力。

最終,聯合國對伊朗的製裁不得不中斷。當然,中國此次反對的態度,所承受的輿論壓力也很大。但不管怎樣,這都表明中國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有分量。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認為:“曆史上的積弱中國,即使‘忍無可忍’,通常也不過說說而已。但這幾次不同,中國的底氣十足。”是的,中國政府頻頻說“不”,顯示了中國政治外交和經濟外交的姿態調整,體現了“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外交新策略,這是一種質的飛躍。

中國開始有說“不”的本錢

“弱國無法說不,因為弱國無外交”

現在的中國已經有自信,有足夠能力挺起腰板做人,在當今世界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不僅是在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在對世界負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說:“中國現在的實力更強,可供選擇的杠杆也更多。如何運用,並且運用得好,就考驗領導人的智慧了。”

中國的國際地位雖說越來越高,但發展道路卻是極為坎坷的。近年來,關於“中國威脅論”的理論越來越多,理由似乎也越來越充分。但事實上,這些理論是站不住腳的,中國也有足夠的資格對挑起事端的國家說“不”。在現階段,中國說“不”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有力量,儼然已成為“超級大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並在全球化的時代具有某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國際意義。

令國人感到驕傲的是,現在說“不”的中國並不是情緒化的中國,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仔細研究了國與國之間利益關係的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所做出的決定隻會更加天衣無縫,更加無懈可擊,令世界各地刮目相看。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如果說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博弈,那麼中國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牌來打,沒有人能夠阻擋這一點。

大國思維

一個軟弱的人不發脾氣是可以被理解的,但一個有地位、有身份、有尊嚴的人,若是處處忍讓,不懂得發火。“再不說不,就可能被動”。

在越來越多的問題上,中國都可以從容地舉手說“不”,但中國未必事事都會說“不”,當外界觸動到我們的根本利益時,我們就會毫不遲疑地出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