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新時代需要新史學(4)
讓越來越多的人來關注世界史,越來越多的人來學習世界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當然,這不單純是一個簡單的世界曆史知識的學習,而是從整體上提高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從整體上增加我們這個國家的文化實力,從整體上提高中國在世界曆史進程中文化的選擇,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今,中國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關鍵的則是要看以後的表現,看其是否能夠在此基礎上做得更多、更好。
“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這是意大利曆史學家一個很著名的命題,也是我們經常談到的問題。那麼,該如何來理解這句話呢?這就是曆史研究要關注現實,要有問題意識,要自覺地回答生活向我們提出的問題。對於每一個中國人,對於生活在21世紀初葉的、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在實現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的每一個社會階層的人來說,隻有站在世界的角度,客觀地分析現實的曆史,才會有所啟迪,當然也會有一些深刻的曆史教訓。而忘記了曆史的啟迪,和忘記了曆史的教訓一樣,都會受到懲罰。
中國文化,或者說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幾千年來出現垢次吸取外來文化的**,而在這些**時期,中華文明一直是處在一個繁榮發展的過程中。這也使得中國曆史幾千年得以延續下來,整個民族文化的血脈一直在傳遞,中國雖然有過短暫的分裂,但一直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我們的文化、文明從來沒有中斷。在今天這樣一個新形勢下,在所謂全球化的形勢之下,各個民族的文化之間,包容性會更強,聯係會更加密切,對各方麵產生的影響會更加直接和頻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以更寬闊的胸懷來麵對世界文化對中國的這種衝擊和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要立足於中國的曆史和現實,同時也要廣泛地吸取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這對於中國的發展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可以斷言,哪位史學家構建出現代史學的理論體係,他無疑就是新時代名副其實的史學大師。而能完成此神聖使命者,往往不是一位史家,而是一批史家,甚至幾代史家。
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現今中國史學的主流,也是在繼承傳統史學的基礎上,吸收現代西方社會科學的方法,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辯證法為理論指導,而創新為新中國的新史學。它是為我國社會現實服務的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史學正是以它不斷的創新,才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從20世紀80年代起,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已進入電子信息的新時代,而我國也正經曆著改革開放的巨變。史學是否會發生變革,有所創新,產生一種新時代所需要的史學體係?至少目前還沒有顯露出來。但是,這種變革遲早會發生,我們把希望寄托在新一代史學家身上。
在如今的國際學術講壇上,西方價值體係占據要津,英語擁有話語霸權,這都是不爭的事實。西方學者從來不肯承認運用中文進行史學研究的學者有值得他們重視的一流成果,在他們看來,其價值充其量不過是可為其提供前所未聞的,來自異國他鄉的,未經理解和整合的學術毛坯,或為其史學理論提供東方例證而已。中國需要改變,隻有中國變了,才能在新的時代寫出新的史學。
任何一個民族,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不能夠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小的地方,自己畫一個圈,關起門,而應該以非常寬廣的胸懷,廣泛地吸取人類最優秀的成果,來發展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文化、文明,不但不會受到削弱,相反會得到更進一步的加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