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國怎麼辦:當金融危機改變世界(5)
金融危機下,世界寄望中國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表示:“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引領世界走出金融危機的地位。”
在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中國的經濟雖然沒有像其他主要經濟體那樣受到直接沉重打擊,綜合以上的原因,中國若想“置身物外”、“獨善其身”也未免是奢望。全球範圍內的金融風暴,確實讓全球側目於經濟發展較好的中國,希望中國出手施援的外國政府代表往來於京,絡繹不絕;世界各國的麵向中國企業招商引資的熱情也空前高漲……這對於樹立中國的國際地位,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國內,衝向國外,的確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但是,事物都有兩麵性,越是在此情況下,中國越不可被好的一麵衝暈了頭腦,而應保持冷靜的思考。
中國作為金融危機的受害者之一,也麵臨著空前的挑戰。作為拉動全球經濟多年增長的強勁引擎,中國更應該清楚地看到,中國的人口就占據了全球的1/5,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才是頭等的大事。從長遠的角度來說,中國自身經濟持續較快穩定發展,才是對全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美國外交顧問委員會委員NicholasLaidy說:“當前,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態度一樣,強調首先要穩定本國經濟,沒有表現出對國際合作較為猾的態度。”
目前,雖說這場被人們稱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對整個世界經濟的衝擊依然沒有結束,雖說在已經過去的一年中,眾多金融大腕們,如保爾森、格林斯潘,也都曾言之鑿鑿地說:“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是,現實告訴人們,冬季依舊漫長。在這場全球性的大災難中,誰也無法預測危機何時走到終點。作為領導者的中國,最應該做的事是樹立堅定無比的信心。正如**總書記所說的:“在此關鍵時刻,堅定信心比什麼都重要。隻有堅定信心、攜手努力,我們才能共同渡過難關。”
大國思維
“金融海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全球,不僅動搖了世界上一些強大國家的地位,更對其金融體係、經濟和國際地位造成了嚴重破壞。世界的經濟體係麵臨著瓦解。這時,西方國家把目光投向中國,在他們看來,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應承擔主要責任,中國就是金融海嘯的“救世主”。如,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即將卸任時聲稱,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高儲蓄率造成全球經濟失衡,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原因。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則幹脆把美國房地產泡沫,歸咎於中國人的高額儲蓄。
他們把中國當傻子嗎?他們這麼做,無非是想要抬高中國,讓中國承擔更多的救市義務,以減輕他們的壓力。這種變相的施壓,達到了美歐釀禍、中國買單的目的,真是推得一幹二淨。自己做的“好事”,讓別人幫忙擦**,世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中國也不吃
他們這一套,無論西方如何奉承,中國始終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中國政府一再指出,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本身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中國的經濟實力有限,無法做“救世主”。中國既要對全球抵禦金融海嘯做出重要貢獻,又不能掉入某些人的圈套。
在2009年初,中國總理**展開訪歐“信心之旅”時,表示:“這次出訪歐洲,將把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發展中的中國,告訴歐洲人民和各國政府。”結果,在短短8天的時間內,中方與往訪國簽署了38個協議,發表了4個聯合聲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