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人就已經使用毒物。他們用硫磺和砷等燃燒產生的大量有毒煙氣,使對方作戰人員中毒窒息。19世紀中葉,人工合成的有毒物質已被裝在小型彈丸中射向敵人陣地。19世紀末,劇毒物質已具備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能力,因而開始大量用於戰爭,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899年海牙國際會議宣言中,人類首次達成了“禁止使用以散布窒息性和有毒氣體為唯一目的的拋射物”。1907年第二次海牙會議,再次規定“特別禁止使用毒物或放毒武器”。
盡管國際會議一再明文規定,但毒物巨大的殺傷效果卻一直散發出強大的誘惑力。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工業發達國家研製出了比常規武器殺傷範圍更大、傷害途徑更多、持續時間更長的化學武器,並很快從試驗室走上試驗場和戰場,使化學武器取得實質性發展,一躍成為戰場上的重要殺手。
較大規模的化學戰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西線戰場進入相持狀態,德軍在弗蘭德戰場遭到英法聯軍的頑強抵抗,進攻非常緩慢。為了打破僵局,德軍參謀總部決定用氯氣突破對方防禦工事。次年春天,德軍就開始了氯氣襲擊試驗,同時把31工兵團改編成毒氣施放團。1915年3月,毒氣施放團利用暗夜,隱蔽地接近英軍和法軍陣地的接合部,在寬6千米的正麵上,投放了180噸共6000個毒氣鋼瓶。4月22日17時,當大風從德軍陣地吹向聯軍陣地時,德軍將6000個氯氣鋼瓶同時打開。頓時,一片一人多高的黃綠色煙雲撲向聯軍陣地,並且鑽進了對方掩蔽部的掩體。聯軍官兵的眼睛、喉嚨和鼻子被燒灼一般疼痛,他們窒息得喘不過氣來,不少人很快倒地而死。其他人意識到德軍可能使用了一種他們無法防禦的新式武器,堅守陣地已不可能,便紛紛奪路逃命而去。於是,德軍未放一槍一炮就占領了久攻不下的聯軍陣地。而英法聯軍共有1.5萬人受到毒害,5000多人被直接毒死,陣地被突破近10千米。這就是軍事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化學戰。
化學武器在戰場上的巨大功效,立即引起各交戰國的廣泛重視,他們紛紛效仿,製造並使用化學武器,從而拉開了人類戰爭史上化學戰的序幕。化學武器具有的大規模殺傷破壞作用,使化學兵迅速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出現於戰場。英軍遭受德軍毒氣襲擊後,很快就組建了第一化學兵旅(24個連),同年9月在盧茲地區向德軍成功地實施了毒氣反擊。隨後,其他交戰國也很快建立了各自的化學兵部隊,並且裝備了用於施放毒氣的鋼瓶迫擊炮。當時德軍共建立了18個連,法軍有9個連,美軍有54個連,俄軍有4個連。
防化神兵與“惡魔”的殊死對抗
在交戰國的化學戰對抗中,對化學武器的防護同時得到發展,先後出現了偵察器材和防毒麵具,氯氣、光氣等毒氣已對軍隊行動無重大影響。化學襲擊所造成的致死比,由一戰初期的35%下降到不足6%。
為了奪取化學戰優勢,各國又開始研製新型毒劑,並進一步改進了布灑的方法。1917年7月,德軍研製出了芥子氣炮彈並使用於伊珀爾地區,10天時間共發射100萬發,給英軍造成重大傷亡。芥子氣的發明及使用,使化學戰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芥子氣被尊為“毒劑之王”,它的毒性強烈,能使皮膚糜爛,全身中毒,並可造成長時間地麵染毒,阻止或遲滯敵方的進攻。因此,化學戰在戰場上越來越多地進行,到一戰結束之前,幾乎每一次重要的戰鬥都要實施化學襲擊。
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國共生產了15萬噸毒劑,投入戰場使用的就達12.5萬噸,化學戰共造成了130萬人傷亡。由此可以看出,化學武器問世以來就充當了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隨著化學武器的大量使用,防護及搶救工作顯得日益重要起來。這部分工作開始是由軍隊的衛生部門或搶救部隊負責的,隨著化學戰的不斷升級,便?魷至俗諾姆藍靜慷蛹傲斕薊亍?1917年夏天,各交戰國均建立了毒氣事務署,統一協調和指導所有化學戰事宜。後來,煙幕器材、噴火及縱火器材並入化學戰範疇。英美等國成立了化學戰爭事務部;俄國建立了中央化學防禦部,隸屬於最高統帥部,方麵軍、集團軍、師和團均設有防毒主任,集團軍中編有化學防禦隊,師和團編防毒小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爭相研製出了殺傷威力更大的新毒劑,擴大了毒劑的生產能力。而且隨著炮兵武器和空軍技術兵器的發展,隨之出現了定距空爆的化學炮彈、著發和定距空爆的化學航彈,還有飛機布灑器、布毒車、化學地雷等,大大改進了化學毒劑的使用方法。各**隊普遍增編了建製的化學兵部隊,既負責毒劑的使用,也負責對化學武器的防護。
由於毒劑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新型軍用毒劑的發展,化學戰再次廣泛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1925年6月17日,日內瓦協定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窒息性有毒物質及細菌戰劑。然而,協定書隻是形同擺設,絲毫不能阻止各帝國主義國家使用化學毒劑。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期間,動用的700噸化學戰劑中,就有40%為窒息性毒劑,並首次在戰爭史上使用大規模化學航空炸彈,用飛機布撒芥子氣,使阿比西尼亞軍民遭受重大傷亡。在作戰傷亡的人員中,有近1/3是被化學武器殺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法西斯德國備有大量的化學武器,並生產了劇毒速效的沙林等新型神經性毒劑,雖未在戰場上使用,但在集中營中先後用毒劑殺死的猶太人和手無寸鐵的戰俘就多達400餘萬人。亞洲戰場上,慘無人道的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對毫無防護能力和化學反擊能力的中**民使用了大量化學武器,使數萬中**民中毒傷亡。
更加殘忍無道的生物武器
除化學武器外,生物武器也是具有極強的致病性和傳染性的非常規特種武器。它可造成大批人、畜受染發病,大量使用時,受染麵積可達幾百或幾千平方千米。其危害作用時間長,有的甚至長達幾十年。
生物武器又稱細菌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首先研製和使用於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柏林等地開設了多個細菌研究機構,重點研製鼠疫菌、斑疹傷寒及靈杆菌等。美英等國也研製出了殺傷效能極大的生物武器。當時,英國與美國聯手,研製出了一種稱為“n彈”的神秘武器,它裏麵裝有能產生惡性傳染病的炭疽杆菌。英國政府本準備用4萬枚“n彈”轟炸德國的柏林、漢堡、法蘭克福等6大城市。如果這一行動付諸實施,那麼德國將會有300多萬人死亡,更可怕的是遭受毒彈襲擊的城市幾十年後仍將是一片戰爭的廢墟。由於希特勒一直沒有將化學毒劑和生物戰劑使用於戰場,這才避免了一場悲慘的生物化學戰。
如果說二戰中希特勒沒有使用生化武器,是懼怕盟國報複的話,那麼日本在中國戰場上的形情可就大不相同了。日軍除了數百次使用化學武器外,還曾多次使用細菌武器。1935年,日軍在我國哈爾濱郊區建立了專門用於製造生物武器的工廠,這就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隊。731部隊編有科學家、技師和士兵共3000餘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戰劑機構。731部隊用中國活人進行細菌武器試驗,在侵華戰爭期間,共殺死數千名中國人。當時,日軍除了在東北進行細菌武器試驗外,還用空軍飛機將他們研製的各種鼠疫微生物載體布灑到我江南廣大水鄉,致使江南地區許多年鼠疫泛濫,傳染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