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價格得上漲,使得中國白銀迅速外流,導致整個中國得白銀儲備迅速下降,銀行銀根吃緊,市場蕭條,商家紛紛破產,民間幾無銀可用。民國政府為此大力抑製,但國內派係林立,局麵混亂,還有日本在華北的大肆走私,最終導致銀本位金融體係的崩潰。當時正在蠶食中國華北的日本,利用中國財政危機的機會,一方麵通過武裝走私白銀、拒絕交出白銀、衝擊中國的外彙基金以及反對美英援華等手段,極力破壞中國的幣製;另一方麵以提供貸款為誘餌,試圖控製中國的財政。
無奈之下倉促進行金融幣值改革,進行黃金和白銀的複本位製度,世麵發行紙幣代替流通,利用世界銀價高漲之際,出售白銀,換取外彙,建立外彙對兌本位製。這一體製的建立雖倉促,但有其積極的一麵,雙本位製度為穩定中國當時的金融市場發揮了作用,並以次與美國開展了“白銀外交”。白銀價格的上漲也給中國在世界金融市場上帶來入超。
但是因為國內局麵的混亂,還有日本的侵略和掠奪,國內的金融市場並沒有因為這一改變帶來好處。相反,民國政府財政入不敷出,老蔣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必須依賴大量的軍事武裝,財政赤字驚人。財政部長孔祥x為維持老蔣的統治,一改宋子w“量入為出”的理財思想為“量出為入”,大量發行紙幣來獲取實質的資金。“量出為入”破壞了財政平衡,引發了愈演愈烈的通貨膨脹,不僅使得日後抗戰大後方的金融日趨紊亂,經濟日趨衰退,而且嚴重損害了廣大民眾的利益,使得他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國家的財政、金融和經濟也因此陷入一種互為因果、進退兩難的絕境之中,最終導致了抗戰勝利以後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崩潰。
與老蔣相同,此時各地軍閥也在想盡辦法的搜刮民脂民膏撈取金錢物資擴充實力,根本就不會顧及民計民生的問題,工商業的發展在這一時期大多都是為大小軍閥服務,掌握在少部分極有勢力官僚資本家手裏。而官僚資本家的性質決定了他們的所作所為隻是為了在短期內更多的榨取老百姓的血汗,很少有人能考慮到長期發展和國家的需要。所以科技和文化教育的發展隻能用痛心疾首來形容。
雖然“五四運動”前後,近代西方的教育模式在中國逐漸得到推廣與鞏固,科技人才的培養、選拔、使用方麵也多向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學習。由於當時國內掌握近現代科技的人才奇缺,包括科技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還是頗受重視的,在一個銀元足以買一擔大米的民國初期,大學老師的工資就有幾十甚至是上百塊銀元。但由於當時國內局勢動蕩,內憂外患,戰爭不斷,科研人才根本就得不到一個穩定得研究環境,也得不到適當得科研經費。因此,此時科技人才政策一直處於初期建構、探索階段,總體上顯得支離破碎、缺乏連貫性。整體得科技成果和發展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教育就更不用說了,在這個時代教育是有錢人才能享受得到的。
--&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