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請繼續投票!發帖!收藏!
支持大頭!大頭就會努力更新!嗬嗬!
-----------------------------------------------------
張治z麵對蔣介s對日不抵抗和妥協的投降政策,堅決主動請纓,要求率兵去上海阻擊日寇侵略者。後於2月中旬,率領由87、88兩師合成的第5軍,兼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獨立炮兵第1團山炮營,日夜兼程奔赴上海,與主動抗日的上海駐軍19路軍並肩作戰。
此戰殘酷異常,他抱著為國家民族殉職之心,留下遺書一封,表示:“……如不幸犧牲,望能以熱血頭顱喚起全民抗戰,前仆後繼,堅持戰鬥,抗擊強權,衛我國土……”
2月末,與日寇廟行戰鬥一役,日寇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他率領第5軍全體將士奮勇抵抗,戰鬥打得空前慘烈。及至同敵人進行肉搏戰,有的傷員不能動,就對敵人用牙咬、手抓,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我方軍隊以死相拚的頑強作戰精神,使日寇遭受嚴重挫敗,隻得倉皇撤退,取得廟行首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抗日將士和上海乃至全國人民的抗日鬥誌。
然而,盡管“一•;二八‘淞滬抗戰曆時35天,傷亡近30000餘人。這血的代價最後卻換來一紙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5月中旬,張治z鬱鬱回到南京,繼續在中央軍校擔任教育長。這些都是他在1935年以前的事跡,就算不用回憶曆史,吳克也能知道的很清楚。
可為什麼他會給吳克來信呢?原來,自從1934年國民政府與德國合作後,國民黨政府開始建設國防陣地,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從南京到上海凇滬一線的國防防禦陣線。,國民政府鑒於上海的地位、和南京的政治地位以及對日關係的變化,從1934年起規劃建設“吳福線”、“錫澄線”、“乍嘉線”等戰略防禦工事,並於1935年由軍令部主持研究擬定華中京滬杭地區的防禦陣地計劃。
是時主管京滬防衛的張治z甚至辭卸了中央軍校教育長職務,專心從事以後戰事的防禦準備工作。,其專業訓練卻全是野戰巷戰之類正規作戰內容。
而此時張治z給吳克來信正是因為此次華中京滬杭地區的防禦陣地計劃。信件中他首先將吳克在巢城的所作所為表揚了一番,謙虛的表示自己對家鄉關心不夠等,然後筆鋒一轉道出了這封信的重點。
張治z將軍主持防禦陣地計劃後,防線建設需要大量的水泥。此時國內的水泥產量很小,很多都需要進口,一時之間這種被稱為“洋灰”的材料非常緊缺,導致價格飛揚。所以當一部分巢城產的水泥流入到京滬杭地區後,立刻引起了他的主意。調查後,他發現這種質量優良的水泥竟然是巢湖生產後,吳克就進入了他的視線。經過一番對吳克的調查,雖然對其身世還不太了解,但吳克為老百姓做的事情得到張治z的肯定。
在得知巢縣縣長陳子遠竟然被老百姓趕出巢城後,張治z為了家鄉父老決定幫吳克一把。他給中央警備委員會和劉鎮h都寫了一封信,在信中稱吳克為弟並讚揚一番,還特別提出了水泥在當前的重要性。
就因為這些原因,劉鎮h才勉強讓步,這才有這張遲遲到來的委任狀和“吳克賢弟”稱呼的信件。
“一個實實在在為國為民的好將軍啦,”吳克看完信件,已經將事情的經過揣摩的差不多,對這位將軍更加敬佩了一些。
雖然從記憶中知道,“吳福線”、“錫澄線”、“乍嘉線”等戰略防禦工事,京滬杭地區的防禦陣地在後來的戰爭中基本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命令過遲導致部隊失控,這些陣地根本就沒有部隊來把守,可以說是一道沒有起到作用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