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上) 幣值改革(2 / 2)

“吳先生,我也愛國,參加過抗日鬥爭,但吳先生卻不可以太明顯的去支持這些學生,因為當局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一旦吳先生做的太明顯,那就會為巢城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吳克一聽他如此說,立刻就醒悟過來,長歎一聲感慨到:“是啊!是不方便出麵,真不明白政府究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表態,難道這抵禦外辱有錯麼,開啟民智有錯麼,難道這些人就不明白民心可用麼?”

“或許他們根本就不在意民眾的力量,民眾在他們眼裏隻不過是任人刀俎的魚肉。”郭清淡淡的回應了吳克一句。

“或許是吧!郭清,我們雖然不能出麵,但總能給這些學生提供一些幫助的,你立刻去組織人幫助他們維持秩序,必要的時候提供給他們一些物質上的資助。這樣的宣傳對開啟巢城百姓的民智很有好處,哼!日本,我們總有一戰的!”

“對!我們和日本總有一戰,我這就去組織人維持秩序!”

正因為郭清的私下資助,為巢城的學生運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日後在別處受到迫害的進步學生和教師,得到信息紛紛來到巢城,為巢城注入了大量的新鮮血液。

與郭清負責的不同,方先本現在也非常頭疼。11月,國民政府頒布了“幣製改革”,禁止銀圓流通,以中央、中國、交通3行發布的紙幣為統一流通的“法幣”。12月,安徽省政府開始命令各縣開展收兌行動,並以收兌的多少作為政績的考察。

以紙幣代替銀圓是一個進步,有利於國家的發展,但這次的“幣值改革”實行的太倉促,美國政府為了度過經濟危機,在國際市場上大把購買白銀,導致中國的銀根大量流失,一時之間幾乎弄的民國政府無銀可用,這對實行“銀本位”金融政策的民國財政是個非常大的打擊。而日本更是在此時從中國大量走私白銀,換取美圓和物資。

在多方外部條件的刺激下,民國政府不得不做的倉促實行貨幣改革行動,但方先本作為一個謹慎的經濟學家,對這樣的金融行為沒有太大的信心。因此他非常小心的和吳克進行商量。

熟知曆史的吳克當然不在意什麼政績,他對“法幣”的大名怎麼能忘記,那在以後就是一種比紙還不值錢的東西。但是現在他卻沒有什麼很好的理由去拒絕執行,這些也不能和方先本明說,隻能暗示方先本假如戰爭即將到來,必然將導致“法幣”瘋狂的通貨膨脹,而硬通貨將是最好的貨幣交流方式。

他的暗示隻會讓方先本更加頭疼,巢城沒有理由自己囤積銀圓,政府的命令也必須要應付。最後還是吳克拍著桌子一句話解決了問題:“老子的縣長職位,從來就不是什麼狗屁政績換來的,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老方,這件事情你隨便應付一下了事,實在不行,讓他們來撤了老子!不過,以後你要多注意點囤積外幣,比如美圓,這對我們將有很大好處,大量的囤積美圓或硬通貨,在未來我們就多一些保證。要知道,拿破侖說過,決定戰爭能否勝利有三個重要的因素,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我們不能沒有自己的經濟保障,經濟一定要抓在自己手中,這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態度鮮明的吳克給了方先本信心,他是個搞經濟的,對政治他並不怎麼關心,隻要有了吳克的支持,他就沒有什麼可顧慮的。吳克的態度正好解決了他對政治層麵的擔心,所以方先本很快擺脫了“幣製改革”帶來的煩惱,又一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