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來源請到閱讀最新章節***
當然,對於山西的歸屬,日軍的要求接手的必須是先以德方為主體,然而衛**勢力才可以進入,並且三方都不可以向此地區派遣大量兵力進行活動,以保證在日軍撤出後,日本工礦企業以及僑民在本地區的安全。
但是三方都不派遣軍力進駐在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這裏還有好己方軍事勢力存在,如果沒有軍隊進駐,那幾方所商定關於山西的開發根本就無法得到安全保證。
因此針對這一地區的原有地方軍事勢力和維護各國利益,經各方統一協商,將由日軍憲兵、衛**一部為主體,加上英法美德四國派出的雇傭軍,組成一支總計約10萬常備軍、5萬警察力量維持地方安定的混合部隊,而其裝備也將由英法美德四國進行負擔,以盡量消減其與衛**以及日軍的關聯。
此次談判,不僅將華北的利益進行重新分配,還將國民政府直接排擠在談判之外。實力決定一切,有足夠實力的衛**不僅讓日軍非常忌憚,也在非常現實的幾大國際勢力選擇了吳克作為合作夥伴。這場談判正是衛**以實際行動,取代了蔣係所代表的國民政府在國際中的位置。蔣對吳克的壓製行動,反而實力問題成為他自己必須吞食的苦果。
而在這次談判之中,雖然吳克表現的非常難纏,但幾大勢力除日本因戰略轉變必須付出外。其他勢力卻在實際上都獲得一定利益,此時他們對吳克的衛**也就不再那麼敵視,相應地,這些勢力在與蔣接觸時。涉及到有關衛**的部分,都被輕輕帶過,不再進行深層次交流。
相反,因為吳克以日軍對中國多次偷襲為借口。表示日軍的信譽不能被充分信任,為避免大股日軍沿隴海線進入連雲港後撕毀協議拒不撤離,他堅持在中路和原華東日軍未自蘇北轉移之前,絕不放棄對隴海線的遮蔽,英法美德等國為保證協議得到執行,卻不得不調轉槍口,開始幫助吳克和日軍對蔣進行威逼利誘。
同時,此時地佃駿六在與吳克簽訂協議後,其壓力被大為減輕,因此為完成大本營的命令。直接向國民政府進行威脅。他強硬的表示,如果國民政府不答應日軍自蘇北進行戰略轉移計劃,則所屬部隊將對蘇北采取戰鬥形式。電腦小說站更新最快徹底解決蘇北武裝,以完成撤離任務。
這也是佃駿六根據日軍在與蔣係武裝以及衛**武裝作戰的記錄。所做出地無奈選擇。以衛**開戰以來那種詭異快速而有效的作戰作風,佃駿六相信在他指揮下,也許日軍能夠固守一地。但是強行向北機動撤退還真的沒有把握,再加上第二軍的尷尬位置,所以他才不得不選擇“屈辱”的談判。
而應對國民政府軍隊,以華北方麵軍以及淞滬戰鬥的先期經驗,佃駿六確信,幾大師團合力,在不進行纏鬥攻城的情況下,最多一個星期,他的部隊就可以在蘇北打通一條到達海岸線的安全通道。而以國民政府部隊的機動能力和武器裝備,這條通道地安全性將在很長時間都能得到保證。
佃駿六的威脅不是僅停留在口頭上,當其中路軍隊折轉向南試探著轉移,而吳克部隻是隨後接收地盤,並沒有尾隨發起攻擊時,佃駿六確信協議已經生效,於是立刻不顧蔣介s的抗議,開始大膽地向蘇北大舉轉移部隊,其目標直指連雲港以南地區各港
日軍幾大師團全體逼近,且不進行攻城奪地,為避免自己的兵力受到打擊,不得以,蔣介s為保持自己抗日領袖地顏麵,隻能秘密命令蘇北各支部隊嚴守城鎮,密切觀察日軍動向,沿途不準任何一支部隊向日軍發起攻擊。
於是,在雙方都未公開停戰的前提下,卻出現了這樣個奇怪局麵,即日軍在蘇北大搖大擺的從國民政府部隊麵前經過,有時甚至就是頂著守軍槍口進行轉移,而作為守軍地國民政府部隊卻在委員長的命令下,眼睜睜的看著這些鬼子向東南大海的方向“進攻”情況下簽訂,因此衛**謝部、韓部依舊繼續對日軍進行尾隨“追擊”,放著槍炮跟隨日軍的步伐迅速向蘇北前進。同時,每到一處,謝部、韓部立刻以抗戰不利為名,將日軍沿途經過小城鎮的小股**部隊和地方政府進行整頓,將勢力自皖北、魯南擴大到蘇北境內淮陰附近。
至於那些規模較大又聚集在城鎮的隊伍,謝、韓兩部根據吳克指示,盡力將其周邊小股部隊瓦解,建立屬於衛**的行政宣傳機構,包圍其駐地,切斷其補充來源,使其處於孤立位置。吳克相信時間不用多久,這些失去補給通道的**也將不得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