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黃大能:我的家教(1)(1 / 1)

十三、黃大能:我的家教

勤儉持家是中國人的傳統,不論貧富。再有錢的中國人,在家裏都不會允許奢侈浪費之風。更遑論普通人家。

黃炎培盡管名聲顯赫,但收入並不高,那時在上海,大學教授可以拿到400塊錢,黃炎培在中華職業學校拿200塊錢。加之黃家子女眾多,家裏經濟並不寬裕。和所有多子女的家庭一樣,孩子們的衣服都是輪流穿的,一般都是老大穿過,傳給老二,再接著傳下去。

黃大能曾穿過一件長過膝蓋的藍長衫,已經洗得四處掉線,模樣很是可笑。母親告訴他說,這件長衫最早是老大黃方剛的,他傳給老二黃競武,再傳給老三黃萬裏,這才傳到他的身上。黃大能說他直到上了中學,才穿上第一雙皮鞋,還是同學的父母給買的。而第一件新衣服,是他讀大學的時候,姐姐黃小同給他做的。姐姐看他已經是大學生了,還破衣爛衫的,就自己動手給他做了一件棉袍。為這,黃大能得意了很久,直到他從英國留學回來,他還念念不忘那件棉袍。

我們說過,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地方,一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是良好的道德習慣。有了好的習慣,走向社會,自然會取得好的結果,做工會是好工人,行醫會是好郎中。相反,養成了不良習慣,整日好吃懶做,偷奸耍滑,墮落則是必然的。

一次,已經上大學的黃大能在街上理發,理發師給他理了一個分頭,並抹了一些油在上麵,正好被黃炎培看到。他大怒,說:“你怎麼弄得油頭滑腦的,馬上給我重理。”黃大能嚇得轉身理個平頭回來,才算了事。

對兒子如此,對女兒也一樣,他反對女兒塗脂抹粉地化妝。一次,一位老朋友的女兒請他幫忙找個工作,來找他時,姑娘特意抹了口紅,臉上也塗了胭脂。黃炎培一見她的樣子,就很生氣,他說道:“看你搽成什麼樣子了,照你這個模樣,我不會給你找工作的。”說罷。毫不留情地把人請出去了。轉回身,他對自己的女兒厲聲講:“你們不許學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