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風雲 第二十五章 戰爭結束(1 / 2)

丁在戰國時期,孫聖人便指出:“凡用兵之法。(八度吧)馳車千跚,鬥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用現代的話講,打仗打的是後勤,後勤就是物質基礎,是經濟。是錢!不管戰爭是真的假的,一切都是錢。沒錢,哪裏來的十萬之師啊!有人說海灣戰爭是美元的勝利,別的不說,單看那價值不菲的飛彈。投給海灣的可不是成千上萬噸的新科技禮物,而是無數捆的美牙,啊!其實,戰爭還真就是這麼一回事:真正的較量就是經濟、國力。哪個軍隊能夠堅持到最後,靠的不是別的,就是經濟實力。

中國不能說經濟實力已經越了日本,但這幾年借債悶頭展。秘密囤積物資,在戰爭爆後,遠比日本更加有準備。現在又得到了美國的援助,英法兩國的秘密支持,雖然無法徹底擊敗日本,但在持久力上已經占據了優勢。

反觀日本,戰前便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開支浩大,賦稅繁重,債台高築,通貨貶值,人民生活日益惡化。由此而引起的群眾減稅廢稅浪潮和護憲運動,彙成一股強大的激流,衝垮了兩屆內閣。而歐戰爆後。日本人歡呼的“天佑良機”又因為中國政府的強硬以及戰事的失利陷入了難以為繼的難堪境地。

戰事不過進行了不到一個月小日本政府已經花光了舊舊年度的6海軍經常費用、特別費用。而日本現在承擔債務每年支付的利息已達到七千萬日元以上,並且這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當中,尚無改善的期望。國家外彙及黃金儲備。隻有二億二千二百八十萬日元,僅是維持通貨穩定之最低警戒線,想進一步在國內行債務。已無現實可行的基礎。

雖然日本的工業基礎比中國要雄厚,但還需要資源的配合,才能揮作用。中國政府的全麵禁運,以及英、美等國變相的製裁,再加上戰爭造成的資源類物資的價格上揚,使日本想從其他國家進口資源變得很困難。

而日本在外交上的孤立,也是嚴峻的。現在各國都認為日本是東亞麻煩的製造者,認為他們在歐洲大戰地時候不想履行協約國之間的神聖義務。而一心想在東亞謀求霸權!列強沒有一個會支援他們,而在暗或在明都希望日本打消狂妄的企圖,切實地選擇和平!

甚至連英國這斤,與日本有著傳往,友好關係的國家,都對日本表示了不滿。因為英法兩國迫切地希望日本海軍能夠出動去對付德國的偽裝軍艦,6軍應該趕赴歐洲去與德軍作戰,支援正處於不利局勢下的英法聯軍。當然,如果日軍能夠快取得青島戰事的勝利,他們也就裝聾作啞,不會冒這麼大火。而且在英國看來,中國也是潛在的協約國國家之一。一個現實的協約國成員與一個潛在的協約國成員展開持久的大戰。是他們不希望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中國的物資,特別是青黴素和飛機坦克的製造技術。而中國已經以戰爭為由。徹底斷絕了對外的供應。當然,在國際黑市上。中國人狠狠地撈了一筆。

羔國的態度則更加明確,為在太平洋彼岸出現了一個能夠抑製日本的友好國家而歡欣鼓舞。副國務卿藍辛表了代表美國政府意見地公開聲明,他們表示日本政府地舉動是讓人感到非常遺憾的,在太平洋對岸持久進行的戰事嚴重妨礙了美國對華傳統政策地實現,也讓美國西海岸麵臨可能地戰爭威脅。在歐洲局勢進展到如此地步的情況下,這種西海岸外出現的威脅,是美國不可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