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風雲 第二十七章 夢的實現(大結局)(1 / 2)

沂書《從漢奸到英雄》巳經卜傳,地扯“引7瑪沾。(八度吧)腑洲,懇請大家繼續支持。

歐戰在殘酷的進行著,德軍雖然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現代國家的資源太巨大了,僅僅幾次會戰失敗並不能迫使法國放棄戰爭。正如德國參謀長小毛奇所說:“那是一種民族戰爭,不是一次決定性會戰所能完成的,必須經過長期苦戰把全部國力都耗盡,否則一個國家不會屈服,而在這樣的戰爭中,即令獲得勝利也還是得不償失。”

但是非常可惜小毛奇雖不乏智慧。但卻完全沒有魄力。他既不能根據自己的理想來重新擬定一套戰略。而對於前任參謀長施利芬所移交下來的計

也感到無可奈何。他內心裏對施利芬的思想不敢芶同,甚至對它缺乏信心,但他對於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元帥有一種自卑感,在表麵上不敢明白地表示反對,尤其是那樣做無異於向整個參謀本部挑戰。

但真正的原因還在於威廉二世的好大喜功,他一方麵與英國之間進行海軍造艦競賽,另一方麵對於國力也未作合理的分配與動員。所以。到洲釁開戰時,法國征集了其全部適齡壯丁的出,而德國僅僅征集了田。法國全部軍事人力僅為德國的的,但法國能動員六十二個師,而德國也不過八十七個師。

最為致命的是小毛奇對施利芬計劃所做的修改。當然,世界情況在改變,施利芬計劃即使毫無缺點,也不可能完全適應十年後的情況。但小毛奇的錯不在於修改計劃與否而是怎樣修改,他並未完全理解施利芬計哉小的精髓,施利芬計劃是右攻左守。並盡量引誘法軍向左深入。這樣就可以間接幫助右翼的成功。小毛奇不僅增強左翼兵力而且更容許左翼動攻勢,結果卻把法軍從左向右趕,反而增強了他們對抗德軍右翼的能力。所以,毛奇雖然接受了施利芬計劃,但他卻把它的性質完全改變了。

付出了沉重代價的英法聯軍終於依靠鐵絲網和塹壕撫製住了德軍的進攻勢頭,而俄國兵力的數量和動員的度也已過了施利芬當年的估計。(八度吧)德軍還是陷入了兩麵作戰的境地。

戰事的僵持對中國來說是天賜良機,而且這個良機是中國幾年來臥薪嚐膽,並在青島戰事中用鮮血和生命搶來的。對此最感高興的自然是舁誌華,他仿佛又找到了先知般的自信,精力充沛地投身於國家建設之中。

德國商品現已經從亞浙市場上完全消失了;美、英、法、俄等國全都傾力於與德國的戰爭,他們對亞州的商品輸出也急劇減少,其結果是幾乎全太平洋地區都生了商品匿乏的現象。中國貨和日本貨取得了獨占市場的優勢地位,以非常高的價格暢銷於亞太地區。而中國貨因為銷售渠道的廣泛以及價格方麵的優勢,在與日本貨的競爭中並不落

風。

有趣的是,對於中國商品,歐洲方麵竟然也備感需要。尤其是俄國。經由6路大量進口中國商品,以接濟其軍隊和遠東地區集要。英國、法國也從中國訂購了大批商品,鋼鐵鎢礦坦克飛機,中國政府是來者不拒。

在額利潤的刺激下,中國的社會生聲全麵攀升。化學工業、輕工業、電力業的產值普遍增加了四至五倍甚至更多。國內的大小公司企業利用國家政策的惠澤以及千載難逢的機會分羹一杯成為巨富,社會上借助日本的說法將之稱為“成金”

在戰時的經濟景氣下,中國的新設企業如雨後春筍呈現出活潑態勢。全國各大企業的資本總利潤率舊舊年時僅為8院,而舊舊年則達到刀甥。鋼鐵、輕工業等部門達到如到烈器的利潤率是很正常的。而隨著德國潛艇戰的展開,英法兩國造船的度趕不上被擊沉的度,不的不向其他國家訂購商船甚至是軍艦。這使得造船行業的利潤率甚至達到沏。許多企業和個人懷著投機冒險心情,趨之若鶩地投身於“成金”風潮之中,按其所從事的投機事業不同。出現了“鐵成金”“船成金絲成金”等大富小富。

經濟的空前繁鼻,使得中國政府能夠在軍事上投入更多的財力和物力。(八度吧)到舊口年,中國正規6軍的數量達到了一百二十萬,機械化聳達到了十一個,空軍擁有了上千架飛機。海軍雖然沒有買入大型艦艇,但從美國訂購再加上自己製造,潛艇的數量增加到了七十五艘,大型遠洋潛艇十二艘,已經能夠對日本本土的港口構成威脅。

驕陽烈日下,沉寂的海上停泊著三艘戰艦:“奧斯特弗裏斯蘭號”戰列艦和“新喬治號巴傑尼亞號”驅逐艦。這三艘軍艦是美國退役的老式艦艇,被中國以廢鋼鐵的價格買來。海浪緩緩衝擊著船舷,一種不知名的海烏翱翔在艦艇周圍,顯示出一派祥和寧靜的景象。突然,天空中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八架轟炸機魚貫而入,一顆顆重磣炸彈呼嘯而下。頓時間,濃煙滾翻。烈火熊熊,艦體的巨大破片被拋上高空。緊接著四架魚雷轟炸機也趕來湊趣。低空飛過,投入了魚雷。

二十分鍾後,號稱“不沉”的“奧斯特弗裏斯蘭習。戰列艦緩緩沉向海後,“新喬治號”和“隻亍。也步其後塵,淹沒在汪洋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