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裏很整潔,壁上掛著朱拓的“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上聯寫著:事理通達心氣和平,下聯:品節詳明德行堅定。書桌的案頭上擺著筆墨紙硯,還有翻了一半的線裝書。
“有田哥,你坐呀!”紫鵑心裏一陣陣竊喜,多少年了,又和孟有田這麼近距離地接觸,有田哥還真是轉了性子。
孟有田很隨意地坐在椅子上,並不顯得如何拘束,目光在書架上慢慢掃過,線裝書,太老了,沒什麼興趣。嗯,那本角落裏的書好象是新版書,從書脊上能看到名字,似曾相識,倒是不錯的消遣。
張嫂手腳很麻利,火盆很快便端了進來,使屋子裏頓時有了些許暖意,紫鵑一邊偷眼看著孟有田,一邊裝模作樣地鋪開紙筆,細細研墨。
“有田哥,你可真有本事,那麼大個野豬是咋打到的?”紫鵑沒話找話地問道。
“哦——”孟有田這才將目光轉到紫鵑身上,火盆就放在她的旁邊,也不知道是興奮,還是火烤的,女孩子的臉上象朝霞一樣紅暈。
“也沒什麼,碰巧撞到槍口上罷了。”孟有田隨口說道:“對了,宋先生怎麼要抬舉我當領工,我這腿腳,怕是出不了那麼大的力呢!”
紫鵑低下頭,輕輕轉著筆杆,幽幽地說道:“有田哥,你別這樣說。你這腿,還不是我惹的禍,我爹娘心裏也清楚得很,以前也想著幫襯一把,算是感謝,可你——”姑娘抬起頭,盯著孟有田繼續說道:“你是有本事的,當領工也不用你出大力,隻要支使那些幫工去幹就行了。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隻是覺得這麼做心裏頭能夠安穩些。”
孟有田垂下眼瞼,沉吟了半晌,抬頭說道:“我明白你的心意,這個領工我盡力幹好便是。隻是我想提前跟你們打個商量,今年耕種的章程與往年不同,是我琢磨出的新法子,但總不會讓你們宋家吃虧便是。”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農村凋零,農業落後,農民困苦。而農業技術的發展是需要政府注重農業科技投入,扶持技術創新,才能加強農業科技推廣,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而這些在近代中國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戰亂頻仍,民不聊生,城頭變換大王旗,幾屆短暫的政府不是陷於內鬥,就是把有限的資金用於購買武器,發展軍力,哪還有人去關心農業。
饑荒,這個幽靈,始終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大地上徘徊不去,給平民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曾說過:1949年以前,中國平均每年有300--700萬人死於饑餓。如此推算民國時代曾經累計餓死過2億以上人口。解放前的嬰兒死亡率是170-200‰(侯楊方),而人口的平均壽命則是35歲!!
《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在報道中寫道:“你有沒有見到過一個人有一個多月沒有吃飯了?兒童們甚至更加可憐,他們的小骷髏彎曲變形,關節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於塞滿了樹皮鋸末,象生了腫瘤。”
而他夫人1981年整理出版的《斯諾的中國》一書(EdgarSnow’sChina,RandomHouse,1981。這本書好象沒有中文譯本)中提到,“饑民的屍體經常在埋葬之前就消失了,在一些村莊,人肉公開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