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廟大捷震驚中外,全國軍民無不揚眉吐氣、歡欣鼓舞。被稱作“史跡昭垂,萬世不磨”。一時間,全國上下為綏遠抗日將士捐款、贈物,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據《大公報》報道,十二月二日,“本報代收****捐款,昨達八萬三千元”;十二月五日,“已過十萬元”。
極其感人的是,有一個賣山竽的七十五歲老人,雖收入微薄,也慨然解囊捐獻;中國在倫敦的留學生一次就彙款九百元;北平市一個人力車夫,為表示自己的愛國之心,將自己在風雪中兩日所得車費一元八角錢,全部捐送抗日戰士;以陳嘉庚先生為代表的海外愛國華僑,也捐獻了大批物資。
孟有田點了點頭,窮鄉僻壤,消息閉塞,不是夥計說起,自己也想不到這鐲子竟然包含了一個民眾的抗日熱情呢!
“多少錢?”孟有田說完看了看紫鵑,商量道:“你若是喜歡,俺就買下來了。一來算是俺送的禮物,二來也算是為抗日盡份力量。”
紫鵑抿起了小嘴,心裏樂融融的,並蒂蓮花的圖案也很合她的心思,她輕輕點了點頭,低聲說道:“隻要是你送俺的,俺都喜歡,要是貴了俺給你添錢。”
“好說,好說,這價格一點都不貴。”夥計連連點頭,然後小心翼翼的報了價。
那個時候做買賣,晃價並不大,可不象現在,上去先攔腰一刀,商家還有賺頭。孟有田見價錢真的不貴,就是個銀子的成本,手工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沒討價還價,吩咐夥計算賬。
“戴上吧,俺的心意。”孟有田瞟了一眼門口的張嫂,正看著櫃台裏的商品出神,夥計也正算著賬,便一把拉過紫鵑的手,把鐲子套在她的手腕上。
紫鵑臉騰的紅了,象征性地輕輕輕掙了一下,便順從地任孟有田擺布。姑娘眼角瞟著張嫂,心裏撲騰的厲害,又害怕又甜蜜,怕的是讓人看見,惹人笑話。鐲子剛戴好,她便象做賊似的將袖筒向下拉,全給蓋了起來。
孟有田掏錢付了賬,看似東西不少,其實加上鐲子,錢花得卻並不多,這不禁讓他有些感歎。想想,一個人力車夫兩天才掙了不到兩塊錢,這還是北平的物價,他平白得到的,委實是一筆巨款。
“有田,這可是買了不少東西呢!”張嫂走過來,幫著拿東西,笑著說道:“這吃的、用的都有,可是能過一個好年了。”
“嘿嘿。”孟有田微微一笑,說道:“張嫂,抽時間去俺家一趟,這藍布可有您一件大褂的料子呢!”
“俺的,還有俺的料子?”張嫂愣了一下,看了看紫鵑,說道:“那,那怎麼使得。”
紫鵑眨了眨眼睛,有些明白孟有田的意思,說道:“有什麼使不得的,過年了,您也穿件新衣服。”
張嫂嘿嘿笑著點了點頭,心道:這兩個人,是拿東西堵俺的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