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事變——強子歸來(1 / 2)

打發走了馮義媳婦,幾個小夥子說說笑笑,幹得挺來勁兒。孟有田臉上雖有笑容,但心裏卻是沉甸甸的。他不時將目光投向北方,微微眯起的眼睛裏透出一絲憂慮,耳旁似乎能聽到平津戰事的槍炮聲,敵我雙方將士的喊殺聲。

曆史,究竟是憑借什麼東西,才能真實的、完整的保留下來,而傳之久遠?你讀到的曆史又是怎樣的呢?

可能是口頭的傳說,那自然是可靠的碑碣,然而,事過境遷,添添去去,叫它完全保留當時當地和當事者的心情,也會有些困難吧?也可能是很久之後那些真正的大手筆,苦心孤詣的網羅舊聞,在別人雕成的本來樸質的石像上,進行不必要的打扮和堆砌,給它戴上大帽,穿上漂亮的衣服,登上高底靴子,使人們看來,再也不認識那座雕像;還是身臨其境,聽到的就是一支小曲兒,一支用笛子吹奏的小曲,而不是之後動員整體的樂隊,經過改編而複雜化了的交響樂?

孟有田現在還不十分確定,在他想來,他正要見證的曆史可能隻是由一個一個的小曲兒構成的,或許沒有煽情的妙筆生花,或許也沒有慷慨激昂的“高大全”,曆史可能隻是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在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能量,維係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熊熊燃燒。

路上慢慢地走來了兩個人,當先是一個看不出年歲的男人,頭發多日不剃不洗,象個亂毛僧,臉曬得很黑,布滿風塵,還有幾條裂口。一身黑色洋布褲褂,被汗水蒸染,有了一片一片的白堿,腳下的鞋,幫兒飛了起來,用麻繩捆在腳上。他的身後跟著一個瘦弱的女人,穿一身藍色洋布褲褂,頭上的風塵,臉上的幹裂,和中年人是一樣的,挎著個黑色的破包袱。這是走過遠道的人,看兩個人的樣子,都已經很疲乏了。

“這莊稼長得可真好。”這個男人停下了腳步,抹了把頭上的汗,歎了口氣道:“唉,這是什麼時候哇,估摸著還能吃幾天哪?”

收割的人都是背衝著大道,有個人聽到這個男人說話,不太順耳,也不想答理他。歲數挺大的是雙連,斜著眼睛看了看這個男人,發現這個男人正張眉瞪眼地盯著他的臉。雙連的臉上有一塊紫色的胎記,同村的後生聽過水滸評書,便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紫麵獸”。

“是,是雙連兄弟嗎?”這個男人試探著張開了口。

雙連愣住了,使勁打量著,依稀有點眼熟,但卻想不起來是什麼人。

“俺是強子呀!”強子的表情笑不是笑,哭不是哭。

強子?眾人都愕然轉過頭,除了後來戶魏青山,九年的時光還無法抹去對故人的印象。

窮家難舍呀!故鄉舊土的親熱,總還是催促著強子象候鳥一樣回到了村裏。想當初,強子娘倆擔驚受怕逃出村子,到如今娘也死了,隻剩下了強子一人,還不照樣是兩個肩膀擔著一張嘴。真是有錢人遍遊天下都是家,沒錢人海走天涯無居處!

眾人圍著強子,七嘴八舌地說著話。強子對著幾位老哥們,眼淚便下來了。背井離鄉的傷痛,異鄉艱難無比的煎熬一齊湧上心頭,話便止不住了。從他逃出村到邢台、邯鄲,是一路的辛苦,最後到了保定給人扛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