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會合(1 / 2)

跟著楊荊雲的這個同誌姓古,真名古慶山,是參加過冀南暴動的,失敗後便隱姓瞞名,四處打零工為生。後來楊荊雲給他在簡師找了個雜役的活兒,一直幹到現在。

古慶山不到四十的年紀,臉上黑黑的,留著連鬢胡子,身體相當的粗壯,在李佩玲眼中,確實是個當保鏢的好材料。而且這古慶山是良崗莊人,雖然七八年未回去了,但這道路還是挺熟的。

三個人從李家莊出發,緊趕慢趕,還好路上沒遇上劫道打短的,日近黃昏才遠遠地看到了十裏村。

“也不知道這幫人到沒到十裏村,萬一這路上——”李佩玲累得腿酸腳疼,但這心裏還是惦記著別人,欲言又止地歎了口氣。

楊荊雲輕輕搖了搖頭,不敢也不願把事情往最壞的地方考慮。他邁開腳步,恨不得一步跨進村子。

“這,這是咋啦?”老古瞪大了眼睛,望著前麵被挖得變了形狀的大道。

道溝,阻止日本鬼子發揮機械化的利器。按照日軍大車為標準,把全部大路挖成道溝,深三尺,寬五尺。取土堆溝沿,修成高一尺五,寬兩尺之邊牆,作為人行小道。每隔數十丈挖一條四五丈之複道。在抗戰期間,冀南地區共挖道溝五萬裏,縱橫交錯,密如蛛網,人稱之為冀南平原的“馬奇諾防線”。

現在,楊荊雲三人看到的卻不是日後成為標準的道溝模樣,而是孟有田琢磨出來的四不象。雖然沒有那麼標準,沒有那麼精確,也剛剛在試驗,但這個樣子也能起到它的作用。反正日本人的卡車是沒法開進來,村裏的畜力車因為窄而能夠通過。

“好家夥,十裏村人要把路都刨了,讓別人進不來,自己也不出去啦?”老古邊走邊撓著腦袋,胡亂猜測。

“不能是那樣吧?”楊荊雲也不太確定,思索著說道:“這人能走哇,牲口車也差不多吧?”

“搞不懂,搞不明白。”老古連連搖頭。

三個人心裏劃著問號,還沒走到村口,從路邊的樹後便跳出兩個人來,橫槍吆喝道:“幹什麼的?站住別動。”

十裏村不會也被土匪占了吧?楊荊雲等人心中一沉,不約而同都冒出了這樣的疑惑。

…………

“楊先生,李大姐,是你們哪,快請坐,請坐。”孟有田看到被帶到屋裏的熟人,趕緊起身。

“你們這是——”楊荊雲和李佩玲還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這十裏村發生了啥樣的變化。

孟有田微微一笑,手上斟茶倒水,嘴上簡單說道:“世道亂哪,俺村的這些年輕人便組織起來,成立了這麼個護村保民的小隊伍,免得土匪、無賴來欺負。”

說得倒挺簡單,可這槍是哪來的?楊荊雲心裏劃著問號,並沒有繼續追問,而是開口詢問那些學生的事情。

“他們都挺好的,在俺們村裏已經住了兩天呢!”孟有田笑著說道:“俺這就叫他們過來,他們都在東屋忙呢!”

“那就別叫他們了,我們過去看看就行。”楊荊雲趕忙製止,他有些疑問不好開口,到了自己學生那裏,便能方便許多,應該能打聽到不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