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埋葬的分歧(1 / 2)

沉痛、憤恨、恐懼、積鬱等複雜的情緒在村民的心中升騰,十幾裏外的屠村慘劇或許打碎了某些人的幻想,激起了人們奮起一擊的血性;也或許讓膽小鬼更加害怕,隻剩下了瑟瑟發抖,引頸受戮。什麼時候都是這樣,一件事情造成的影響不會是單一的,而是有好有壞,或大或小多方麵的,隻是有些被忽略了而已。

“咣,咣,咣……”掛在村中的大銅鑼被敲響了,這是新規矩,要村民到村公所開會,每家至少要去一個主事的。

“造孽呀!這是什麼世道,坐在家裏也有塌天大禍。”有田娘搖著頭,臉上帶著淒容,對孟有田說道:“你去吧,把那些可憐人都埋得好好的,別讓狼叼狗刨了。”

“嗯!”孟有田悶悶地應了一聲,起身對阿秀說道:“那槍你先擺弄擺弄,等俺回來了再拿子彈教你。”

阿秀點了點頭,將做好的一副棉手套遞給孟有田。手套這東西早就有,但農村人卻不習慣用,而依舊用那種老式的袖攏子,幹活行走都不方便。看著母親和阿秀手上凍出了裂口子,孟有田特意讓阿秀做了好幾副,家裏人都有,手套裏麵還塞進了鉸碎的兔皮,甭提多暖活了。

孟有田走出家門,街道上已經有了不少向村公所走去的村民,大多都失去了往日笑著互相打招呼的勁頭兒,點點頭便算是問候了。

來到村公所,孟有田先進去和村長老趙頭和楊荊雲等人簡單商量了一下。雖然定下來今天去埋葬土門村的遇難者,但老趙頭等人也有些發愁,天寒地凍的,打坑很費勁,死的又不是少數,近二百個坑啊,得幹到啥時候。楊荊雲的想法是挖一個大坑,把死難者都埋進去,再立塊石碑,刻上名字,既是警示,又能起到教育作用。但外麵還有些幸存者,按照傳統習慣,他們持反對態度。

“難道還要棺槨齊全,大操大辦不成?”孟有田很不滿地說道:“我同意楊先生的辦法,既讓死者入土為安,又能警示後人。他們不同意,就讓他們自己安置各自的親人,咱們不管了。”

“這是氣話。”老趙頭把煙袋鍋磕了磕,往腰帶上一插,說道:“俺先和鄉親們把這事說了,讓他們回家準備工具,再從村上按去的人頭發些糧食,至於他們……”

“我再去做做工作吧!”楊荊雲起身說道:“咱們做的本來是好事,可不要讓人家心生怨恨才好。”

可憐之人也有可恨之處,孟有田苦笑了一下,坐在椅子上,有些悶悶不樂。不來外患,還暴露不出這許許多多的毛病,但凡事都怪老百姓嗎,倒也不盡然。民智不開,愚昧落後,誰之過?百姓生活貧困,隻為衣食奔波,誰之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明哲保身,又是怎樣成為中國人信奉的真經?沒有原則,沒有血性,甚至沒有良心的中國人為何那麼多?

“孟大哥——孟大哥——”呼喚讓孟有田抬起了頭,是秦憐芳、王維光等人走了進來。

“是你們哪,剛剛回來的?”孟有田勉強笑了笑,估計笑得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