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據村固守(1 / 2)

刺刀格鬥不同於武術比賽,什麼抖槍花等漂亮的招式都用不上,很多時候也就是互相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對衝,在一瞬間的工夫裏就解決了對方,或者自己被對方解決,進程血腥而快速。

“殺呀,打鬼子。”隨著呐喊和一陣槍聲,遲到的縣大隊終於趕了上來,在落日的最後一抹餘暉下,兩百多人氣喘籲籲地衝上大道,依靠著人多勢眾,以及突如其來的心理震撼,亂槍齊發,一轟而上,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局麵,粉碎了突圍鬼子的傾力一擊。

北麵的喊殺聲和槍炮聲越來越近,擔任阻擊的部隊派來了通訊兵,他們的防守行將崩潰,請求緊急增援。被圍的鬼子指揮官已經無兵可派,再看天色將晚,隻得做出了當下最為明智的決定,率領殘餘士兵向東突擊,逃進了十裏村,冀求據村頑抗,固守待援。

夜幕降臨下來,戰場上槍聲未息,但逐漸稀疏下來,鬼子大隊停止了進攻。

在整個抗戰時期,中日二軍之間進行過無數場激烈的夜戰,規模從上萬人的大會戰到十多個人不等。作為實力弱的一方,夜戰是中國軍隊一種行之有效的作戰方式,大大彌補了火力和戰力的不足。

當然,中國軍隊頻繁使用夜戰,並不是說自己如何擅長夜戰,而主要是為了瓦解日軍的火力優勢的不得已手段。其實日軍士兵也非常擅長拚刺,在近距離作戰中,往往還要勝過中國軍隊一籌。

但是日軍很少使用這種戰鬥形式,主要還是希望以己之長,擊敵之短。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軍麵對火力更為強大的美國人,也被迫采用和中國軍隊一樣的夜襲作戰了。也就是說,夜戰近戰是是一種奇襲作戰,比較適合實力較弱的一方來完成。

正因為鬼子有飛機大炮,武器又好,所以他們通常都是在白天進攻,將優勢發揮到最大程度,用凶猛火力壓製住敵人。對於夜戰這種方式,日軍是比較忽視的。因為這種作戰方式,無法發揮日軍現有的火力優勢,也很容易造成意外傷亡(在東史郎的回憶錄中,他的班裏麵,一個士兵就在夜戰中誤殺了自己的戰友)。所以日軍在夜晚,以固守為主,少有主動進攻。

而且,鬼子作出停止進攻這個決定,還有其他的因素。一是在電台聯絡中,他們知道據村固守的部隊還有一百多人,還有比較強的戰鬥力,又從進攻轉入了比較有利的防守,敵人想吃掉這股部隊,恐怕並不容易。其二呢,那就是孟有田所造成的影響了。

鬼子大隊長被黑槍擊中,重傷後送,失去了最高指揮官的日軍在行動方向上產生了意見分歧。一個中隊長主張繼續進攻,直到解救出被圍的部隊;另一個中隊長則認為夜間作戰會使皇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不僅失去了有利的火力優勢,還會增加無謂的傷亡。應該向上峰請求調派飛機,或者增加兵力,明天一早在狂轟濫炸下,一擊就可以取得突破。

兩個鬼子中隊長爭執不下,最後在參謀人員的調解下,製定了一個折衷的方案,那就是做好兩手準備。如果敵人在夜裏進攻被圍的友軍,並且友軍覺得難以抵擋的話,就馬上投入進攻;如果敵人的進攻,友軍應付有餘的話,就等到天亮再發動雷霆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