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有田暗自咧了咧嘴,不想就這個手套繼續深談,而是就著柳鳳剛才話題講了起來,“****的條件比八路要好,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這隻是表麵現象,裝備好不等於戰鬥力強,若是****與八路打起來,俺說的是華北地區哈,****未必是八路的對手。所以——”
“所以我們九龍堂哪邊也不靠。”柳鳳得意地說道:“鬼子漢奸,地主劣紳,綠林敗類,我們都打。政治嘛,管他是國民黨,還是***,我們才不管呢!”
“哪邊也不靠,是不是哪邊也不得罪?”孟有田微笑著說道。
“說對了。”柳鳳笑得暢快,“怪不得四叔老說你是頂聰明的家夥,腦子果然不笨。我們已經商量過了,哪邊想並我們的人槍,吞我們的地盤,那就刀槍上見高低。可要是讓我們幫幫忙,在打鬼子的事情上小小的合作合作,也不是不行。”
遊離於政治勢力之外,或許也是一種選擇,但恐怕時間並不會長久。孟有田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武漢、廣州會戰後,中日交戰的雙方都進入了一個短暫喘息階段,中國的抗日戰爭也從戰略防禦階段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但是,在各方喘息之餘,華北敵後戰場不僅沒有得到暫時的平靜,反而成了各方力量的關注中心,成了激流中的一個漩渦。
***八路軍的敵後抗日活動仍然持續不斷;日本人卻要穩定占領區,確保華北的治安;******則要利用暫時的安定,騰出手來,收拾一下不斷“膨脹”的八路軍。
華北即將成為各方力量紛紛登場的重要舞台,孟有田是深知這些事情的。一九三九年就要到了,一種不仔細琢磨還難以理解的新的鬥爭——“磨擦”與反“磨擦”將愈演愈烈。所謂“磨擦”,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全力以赴地去打,但又充滿了敵意,既包含著挑釁,又有試探對方的意圖。總之,它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
而摩擦的複雜性還表現在一方與另一方對峙時,又要擔心第三方“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當國共“磨擦”時,日本鬼子正站在旁邊虎視眈眈,稍有不慎,日本鬼子就會撲上來,大打出手。這種情況在雙方身上都發生過。國共在石家莊以西娘子關發生“磨擦”時,日軍從石家莊出發,從背後打了國民黨一下子;當八路軍準備打石友三時,日軍又從八路軍背後襲來。當然,每次出現這種情況,被打的一方總要指責對方勾結日本人,破壞統一抗戰的局麵。
在孟有田看來,一個巴掌拍不響,都有各自的理由,都為各自的黨派和集團利益而爭奪。幸好在整個抗戰期間,雖然摩擦不斷,但國共雙方在大局上還維持著共同對敵的立場,並沒有徹底決裂,乃至大打出手。否則,抗日戰爭不知會是什麼樣子,而日本鬼子,恐怕就要額手相慶,歡呼雀躍了。
“喂,想啥呢?”柳鳳見孟有田半晌沒說話,以為他是因為九龍堂的立場而感到為難,側過頭來問道:“是不是覺得我們不夠意思,回去了沒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