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也有失算的時候,何況自己,不過仗著點小聰明,還真以為算無遺策了?孟有田聽到杜世雄的人馬沒有從原路回去的時候,確實感到了意外,但轉而這麼一想,也就釋然了。
將戰利品分配完畢,又和各村的民兵骨幹開了會,確定了互相聯絡、互相支援的事情,然後才揮手道別,各自回村。
這次掃蕩並未達到河野浩二等日本指揮官的戰略意圖,除了多占領了幾個大鎮子之外,消滅八路軍主力,清剿地方武裝的計劃都未達成。歸根結底,還是華北日軍無法解決兵力不足的痼疾。
新上任的華北日軍司令官多田駿雖然雄心勃勃,但他苦惱的是華北的重要性沒有完全被中國派遣軍所認識。就在他要求加強華北的軍事力量,以徹底改變華北形勢的時候,中國派遣軍不僅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反而要求華北方麵軍派出部分兵力支援華中作戰,同時派出部分兵力進行牽製作戰。
當時中國派遣軍的戰略意圖是停下來,一麵盡力鞏固占領區,一麵采取局部攻勢,以施加壓力於國民政府,冀望國民政府同意和談。可情況對日軍卻更惡劣,占領區擴大了至少一倍,日軍既缺乏實力全麵控製占領區,又缺乏足夠的預備隊。
而且,華北日軍的相當一部分主力還擺在黃河邊和中條山的中央軍對抗,使得多田峻更感到在兵力使用上捉襟見肘。占領區太過廣大,他雖將有限的兵力化整為零,駐防於大量的班、排級據點,以求控製占領區。甚至於一個師團隻能保持一個大隊的機動兵力,可對占領區的控製成效仍然不怎麼樣。國、共雙方的敵後遊擊軍不但活得好好的,還有心情互相“磨擦”。
隨著中國派遣軍先後在華中的南昌會戰、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等局部攻勢的展開,華北的多田峻隻有借助交通網的威力來彌補兵力的不足了。當然,搞囚籠政策並不是多田峻唯一的招數,重點清剿鞏固,區別對待敵後的抗日武裝也是他的謀劃。
華北要重點清剿鞏固的地區當然是華北大糧倉——冀中平原,作為平原地區,也更有利於發揮日軍的機械化優勢。在調動了優勢兵力後,多田峻將首要目標定在了冀中。至一九三九年春夏之交,日軍已經侵占了冀中區的全部縣城和主要集鎮,並大修公路,廣設據點,而且不時集結兵力,梳蓖拉網,進行“掃蕩”作戰,企圖消滅八路軍,或將八路軍逐出平原,以確保其占領的平、津等要地和津浦、平漢等鐵路運輸線的安全。
相比較冀中平原的嚴峻局勢,山區、半山區的根據地反倒有了些寬鬆的感覺。很簡單,這裏目前不是日軍的重點,駐防兵力不斷被抽調,使得當地的駐防日軍很難抽調出足夠的機動兵力。
黃昏剛剛逝去不久,黑暗就過早地來到了古城。日寇巡邏兵的釘靴沉重地踏過街道,哢嚓哢嚓地踐踏在人們的心上,黑暗中時隱時現著刺刀的寒光和狼狗慘綠的眼睛。街道兩側的店鋪早早就打烊關門,百姓們在短短的時間裏,也很快適應了深居簡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