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激戰(1 / 3)

敵後的抗日戰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零年,八路軍由三萬人發展到近五十萬人,民兵和自衛隊發展到五百多萬人,抗日根據地人口達到一億;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是抗日戰爭最困難的階段,八路軍減少到三十萬人,民兵和自衛隊減少到二百萬人左右,根據地人口也減少到了五千萬人以下;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進入了反攻階段,八路軍發展到了九十一萬餘人,民兵和自衛軍發展到了一千餘萬人,根據地人口再次接近達到了一億人。

所以說,孟有田此時還是心裏有底的。俺們這疙瘩不僅是山區半山區,而且地道戰搞得最好,地雷戰弄得也有聲有色。如果在兵力、人口、地盤都擴大的大前提下,反倒損兵失地,那還有天理嗎?自己還好意思出門嗎?

而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的作戰重點是平原,即便多田峻等身處華北的軍官意識到了***力量的不斷壯大,但大本營卻並不支持他們的意見。這種情況隻有在八路軍突然發動百團大戰之後,才有所改變。兵力不足,使得駐紮本地的日軍難以采取頻繁的大規模軍事行動。

因此,日軍修公路,以機動彌被兵力不足;蓋炮樓,采取堡壘政策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如果據點能由偽軍來駐守,自然就能解脫大量日軍用於野戰目的。但現在,日軍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還需要時間來擴充和訓練偽軍。

正因為如此,鬼子修建的炮樓通常都是守衛有餘,攻擊不足。而偽軍一直存在的兩大問題:待遇和士氣很難得到根本解決。加上裝備和戰鬥力低下,很明白這點的日本人隻好用少量日軍控製偽軍,以增強偽軍的“進取”精神。

對於馮誌送來的作戰計劃,上級非常重視,針對日軍的堡壘政策,缺乏重武器及攻堅能力的八路軍也在研究對付的辦法,進行一次大膽的嚐試,是及時和必要的。為了策應此次行動,在確保區與敵人周旋的部隊進行了一次佯動,遊擊隊也加緊活動,以牽製日偽軍,爭取時間。隨後,陳營長率領他的部隊在夜裏秘密潛行,以急行軍的速度悄悄趕了回來。

計劃已經落實,各部門便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當然,除了少數幾個人,整個計劃並不為人所知,大多數人隻知道自己的分工而已。

四天的時間過去了,在看似平常的氣氛中,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全區的村莊共動員了八百多群眾,在黃昏時刻已經集結於幾個地點,在各村民兵的保護下準備行動。

夜,挾著涼爽的微風,吹過滴著露珠的高梁葉,吹過嘩嘩作響的樹林,也吹過無數渾身發熱而麵容嚴峻的臉龐。

一聲令下,人們開始行動起來。主力部隊早已先行開拔,進入了指定的位置。現在走在前麵和周圍的是各村的民兵和地方幹部,後麵是背著钁頭鐵鍬的老百姓,全是便裝,也隻有從身上背的器具來分辨。

“跟上,跟上,不要說話,不準吸煙。”低沉而嚴厲的聲音不時在隊伍中響起,聽到更多的是雜遝的腳步聲和壓抑的咳嗽。

不得不承認,***對人民群眾的動員能力是巨大的,雖然這次小破襲隻是冰山一角,但已經能看出端倪。等到百團大戰時,萬人破路的場麵才真正是壯觀之極。

據點裏,中隊長荒井吾兵衛有些狐疑地抬起頭,每夜的固定節目怎麼沒上演呢?在這些日子裏,他已經習慣了在鑼鼓和冷槍聲中捂頭入睡。而今天,有些過於安靜了,雖然空氣中彌漫的那股難聞的氣味依舊濃烈,但他卻有些心神不安。

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孟有田等人對據點頂在喉嚨上相當戒懼,百般花樣要擠走它,而據點的守軍也在痛苦中煎熬。冷槍狙擊不斷奪走敵人的生命,水源爭奪,地雷封鎖,夜晚騷擾,甚至被丟進封鎖溝裏的死狗死貓散發出的令人作嘔的氣味,也在折磨著他們的感官和意誌。

荒井感到自己很可憐,身為中隊長坐鎮於此,而手下隻有一個小隊的皇軍士兵,在對手零敲碎打的戰術下,現在已經不足五十人。當然,從總數上看,據點內加上皇協軍,還有兩百多人,一個中隊的規模,但皇協軍的戰鬥力,實在令荒井感到憤怒和無奈。

突然,遠遠的傳來了槍聲,緊接著便密集起來,還夾雜著沉悶的爆炸聲。荒井吃了一驚,剛抬起頭,桌上的電話鈴聲響了。荒井抓起電話,隻聽到了“我們遭到敵人襲擊……”,電話裏就響起了“嘟嘟”的忙音。

一個連在民兵的配合下負責阻擊小張莊據點的援敵,一個連負責拔掉公路上的三個哨崗,另一個連和區中隊監視據點內的敵人。兵力不多,但被充分利用,而且有地雷作為助力。當然,計劃是基於據點內的敵人在夜間行動謹慎,更不會傾巢而出的分析判斷上的。實際上,敵人也確實小心翼翼,不敢冒著丟失據點的危險而盲目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