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如果單憑實力說話,勝負便一目了然,也就失去了懸念。如果與這三十多個日本鬼子拉開架勢進行戰鬥,遊擊隊再加上各村的民兵總共有四百多人,就算能拚掉敵人,也會付出極大的傷亡。
在孟有田心裏,對日本鬼子的戰鬥力一直很警懼,所以始終避免與鬼子的正麵交鋒。如果能用非常手段殺傷敵人,他絕不會讓遊擊隊和民兵端著槍衝鋒,挺著刺刀廝殺。
戰場上就是這樣,戰鬥素質高的會存活的時間長,但也未必不會死於新丁之手。在機槍、手榴彈、地雷的混合襲擊下,追趕孟有田他們的這三十多個鬼子還沒等發揮戰鬥力,便已經死傷慘重。
硝煙和灰塵已經散去,呈現在所有人麵前的極為血腥的一幕。幾十具殘缺不全的鬼子屍體倒在地上,有些鬼子屍體成了馬蜂窩、麻布袋,殘肢斷臂拋得到處都是,鮮血和腦漿混合著在地上流淌。
複仇之戰,這確實是一場充滿了報仇之念的激烈戰鬥。敵人的殘暴激怒了遊擊隊的戰士,激怒了參戰的民兵。但這種強烈的報仇雪恨的欲望無疑也使自身付出了可以避免的傷亡,如果衝鋒得再晚一些,被壓製在土丘下的鬼子隻能成為活靶子,被輕鬆消滅。
孟有田看到了,看到了複仇的戰士們,如何瘋狂地衝向殘存的鬼子,如何用怒吼噴發胸中的怒氣,如何舍生忘死地拚殺格鬥。用子彈,用刺刀,用手,用牙齒,將一個個鬼子撕成碎片。血還血!命還命!這是人們唯一存在的念頭。值得嗎,用一比五、甚至一比六的傷亡消滅殘存的鬼子,喪失理智使人們難以置信的勇敢,也招致了不應有的傷亡。
或許這樣更好吧,被激發出殺氣和凶暴的人,在戰鬥中能更無情地殺傷敵人,更何況他們相對的是殘暴、凶狠、變態的日本鬼子。現在是血的代價,以後呢,會多出許多無情冷酷的殺手吧!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戰爭是殺戮的遊戲,但不是滿足殘忍狂暴欲望、以殺人取樂的舞台。看不到的,管不著的,孟有田無能為力;能看到的,能管著的,他就要盡全力製止,同樣用殘忍和狂暴去回擊。他沒有錯,一點錯也沒有,想得到正義與公正,最好的辦法便是用雙手,甚至生命去奪取。
死,如果難以避免,那就讓死亡有它的價值。一比五,一比十,這不是衡量的標準,而是要讓鬼子知道,他們要征服一個民族將要付出的代價。比較一下中日兩國的人口,這也會讓日本鬼子不寒而栗。
“你幹什麼去?要阻止他們嗎?”孟有田沉著臉攔住了秦憐芳。
“當然要製止,這是違反紀律,違反政策的事情。”秦憐芳理所當然的表情,戰場已經打掃完畢,幾百民兵先行撤出,剩下的是遊擊隊和少量的民兵骨幹,他們正在戰場揮刀砍剁鬼子的腦袋。
沒錯,穿著皇協軍的鬼子,不用審訊拷問,戰鬥時他們的頑固和凶狠,他們嘰哩哇啦的鳥語便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