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現實的策略(1 / 2)

遊擊隊把主要精力放在打漢奸上,這可不是欺軟怕硬,而是經過仔細分析研究後製定的作戰計劃。鬼子雖然凶狠,但到底是人生地不熟,對遊擊隊威脅最大的還是這些土生土長的漢奸、賣國賊。因為這些人熟悉本地情況,就象嗅覺靈敏的惡狗,沒有他們的協助,鬼子就沒有了耳目,沒有了向導,有力氣也沒處使了。

遊擊隊晝伏夜出,用武力壓服各村的維持會,死心踏地的幹掉,肯為遊擊隊辦事的留下。軟硬兼施之下,很多維持會迫於遊擊隊狠辣的作風,開始首鼠兩端,變成了******。

在那個年頭,腦筋不活,就準吃虧。一邊是日本人,一邊是遊擊隊,誰都不好惹,誰都殺人,各村的敵偽人員象是鑽到風箱裏的老鼠,得受兩頭氣。在這樣的形勢壓迫下,一部分敵偽人員的態度開始變化。對鬼子或皇協軍的事,能抗就抗,能賴就賴,反正是不如以前那麼盡心盡力;對遊擊隊的活動,以及村裏某些人的暗通抗日,這些家夥也睜一眼,閉一眼,裝作沒看見。反正就是誰來了,都恭恭敬敬,誰也不往死裏得罪。

頭三腳踢開了,工作便好做了。各村的地下幹部從遊擊隊手裏得到了一些武器彈藥,開始在村子裏組織暗中的力量,並組織群眾繼續秘密挖掘地道,工作大膽起來,活躍起來。

敵後武工隊的模式,終於按照孟有田的設想實施起來。畢竟一個新的理論,不經過實踐的考驗,便無法證明其實用性,合理性。況且,現在這還是個有爭議的策略。

孟有田的想法是獨特的,是現實的,也是矛盾的。在他看來,軍隊沒有能力將淪陷區的百姓解放出來,已經是很令人喪氣的事情,又要求淪陷區的百姓無私地為抗日提供幫助,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事情。抗日為了什麼,不從大道理方麵講,群眾希望的不過是更好的生活。如果不考慮他們的這個要求,隻從片麵的軍事方麵考慮,勢必增加淪陷區百姓的苦難,也會引起百姓的反感。

“成天讓俺們藏糧,抗稅,可鬼子直接要,你還能不給?”這是老百姓說的心裏話,既然淪陷區的百姓不能全部殺身取義,支應敵人便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隻喊抗日的大道理,卻不從實際上給老百姓解決困難;隻叫嚷不妥協,不投降,卻沒有實質的行動來保護老百姓的利益,當然會讓老百姓失望,再而躲避,進而反對。

這不是無端的臆想,曆史上,在日寇的殘酷統治下,淪陷區的百姓避抗日隊伍如蛇蠍,害怕甚至埋怨抗日隊伍在家門口與侵略者作戰,都曾經很普遍的發生過。這並不是後世的宣傳,以及電影電視劇中所描繪的那樣,軍民魚水情呀,老百姓都拚了自己的命,拚了全家的命,為抗日隊伍無私服務啦!

而小全率領的遊擊隊在接連的行動中,盡管犯了某些人所說的妥協錯誤,但卻使相當多的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從牙縫裏擠出來的糧食被搶了回來,暗中發還給群眾,多多少少解決了他們的吃飯問題;罪大惡極的漢奸被鐵腕處決,為非作歹的皇協軍和鬼子不敢輕易出炮樓,也使老百姓的苦難得到了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