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論人(1 / 2)

一個人的好惡當然不是沒有理由的,孟有田對胡嘉英不待見,並不隻是他誇誇其談,不切實際。其實,秦憐芳不也是經常把大道理掛在嘴邊,令孟有田有些頭痛嗎?

現在,古慶山把這個問題擺出來了。孟有田思慮再三,依他對古慶山的了解,他決定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因為,胡嘉英實在不適合在遊擊隊裏呆著,按照他的思想和方法,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早晚會毀了遊擊隊,或者令遊擊隊蒙受重大損失。而這恰恰是孟有田最為擔心的事情。

“古書記,既然你說到了胡指導員,那我就不隱瞞自己的看法。因為這不是什麼個人恩怨,而是我擔心遊擊隊,擔心咱們區的群眾安全。”孟有田抬起了頭,正色說道:“直截了當吧,胡指導員不適合在遊擊隊工作,或者說他不是個軍事人才,不適合從事涉及到軍事的工作。”

“誰也不是天生的軍事人才,總要給別人學習進步的機會嘛!”古慶山有些讚同孟有田的結論,但還是用比較委婉的說辭來表示自己的看法。同時,他也間接地承認了孟有田所說的話。

“當然要給別人學習進步的機會,這我沒有意見。”孟有田神色不動,繼續說道:“可有的人呢,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虛心地接受意見,認真地彌補不足。就象小全、秦隊長、趙振華他們那樣,不會的就是不會,從來不掩飾,這才是學習進步的基礎。而有的人呢,恰恰相反,總認為自己是最厲害的,想出的辦法是最巧妙的。這種人聽不進別人的建議,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既自以為是又眼高手低。”

古慶山皺起了眉頭,但並未打斷孟有田的話,反倒用眼神鼓勵孟有田繼續說下去。

“胡指導員就是這樣的人。”孟有田稱呼上客氣,但點評卻一針見血,“他呆板僵硬,不懂得靈活變通,不切合實際。而且自己謀劃失誤後,卻不肯承認,不肯自我檢視。反而總是找這樣那樣的客觀理由,進行掩蓋和狡辯。

古慶山搖了搖頭,說道:“胡嘉英同誌會有這麼多缺點?他的工作很努力,很認真呀!”

孟有田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記得他剛來的時候,策劃的對敵人在修據點的騷擾和襲擊吧?可以說,行動是失敗的,當時區中隊死傷了好幾個,修據點的老百姓也被殃及。但事後他怎麼說的,他把責任歸咎於區中隊隊員的不成熟、沒經驗,把死傷當成正常鬥爭中的犧牲。慷慨陳辭之下,聽似有理,但毫無實質性的有益的東西。不吸取經驗教訓,不為戰友和群眾的犧牲而悲痛懊悔,反而砌詞狡辯,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人?”

古慶山之所以找孟有田談話,也是對胡嘉英心生不滿。遊擊隊裏沒有形成戰後總結的機製,石山兵敗,小全、趙振華對胡嘉英的不冷不熱,都是他不得不考慮的事實。而孟有田又把當初的事情搬了出來,仔細一想,也未嚐不是這樣。

“什麼犧牲在所難免,什麼學習紅軍克服萬難,這些空話在目前殘酷的鬥爭環境中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孟有田繼續說道:“遊擊隊需要什麼,老百姓需要什麼,他們需要克敵製勝的辦法,需要安全的保護。再說這次遊擊隊深入敵後破壞騷擾吧,如果按照胡指導員的理論,勢必會對所有敵偽村政權開展無情打擊。痛快是痛快了,之後呢,遊擊隊還會有那麼多的便利條件嗎?敵占區的百姓不會受到牽連嗎?還有維持會與咱們暗通款曲、通風報信、偷買藥品等物資嗎?”

古慶山若有所思地看了孟有田一眼,沒錯,遊擊隊的行動有聲有色,正是得益於這種對偽政權的區別對待。少量的緊俏西藥也確實流入了根據地,實際上的好處,讓他也不得不承認,靈活地“妥協”,確實對遊擊隊,對老百姓,更加有利。

“當然,胡指導員在工作上的熱情還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換一個工作崗位,比如說宣傳鼓動,相信能更適合他的發揮。”孟有田口氣一轉,又開始誇獎起胡嘉英來,把人一棒子打死,說得一無是處,反而會適得其反。他不是要把胡嘉英怎麼怎麼樣,隻是要他不再插手遊擊隊和民兵的行動而已。

古慶山不置可否地一笑,起身說道:“有田,你能把心裏話說出來,說明你對我的信任,說明你對同誌的坦誠。這件事情就談到這兒吧,咱們出去看看,慶祝勝利嘛,隻靠地方部隊就粉碎了敵人的掃蕩,咱們區這次可出名了。你呢,功不可沒,以後還得繼續,有好主意,好點子,可別藏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