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不管是什麼樣的年月,填飽肚子才是老百姓最最基本的要求,無論是根據地的群眾,還是敵占區的百姓,都是一樣。
而敵我雙方也同樣瞪大眼睛盯著成熟的莊稼,每到臨近秋收的時候,群眾的神經也繃了起來,保住糧食,也就保住了生存的希望,也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為了保衛秋收,一部分主力部隊回到了根據地,遊擊隊也加緊活動牽製敵人,各村基幹民兵則集合起來,在敵我交界的地方負責警戒。
今年的秋收與往年也不大一樣,群眾采取了“零割零打”、“分曬分藏”的方法,成熟一片收割一片。而靠近道路的高粱隻掐穗,玉米隻掰棒,收獲完之後,青紗帳依然能挺立一段時間。
根據地的秋收隻是一方麵,為了打擊敵偽政權,配合地方幹部的征糧工作,主力部隊和遊擊隊相互配合,在遊擊區接連展開了行動。
在遊擊區,敵我活動都很劇烈,敵人的據點比較稠密,既有敵人的政權,也有隱蔽的抗日政權;既有敵特的活動,也有我方的活動。敵人的情報網和我方的情報網也都交織在這個地區裏。
在這樣的地區活動,那是要十分小心、處處警惕的。一般遊擊隊或宿於荒效野外,或於夜靜時進入村莊,住在比較熟悉的房東家裏,接著就要封鎖消息,防止敵人的情報人員到敵據點報告。而種種工作都要在夜間和第二天白天進行,然後又要在夜靜時轉移。有時情況複雜,還需要一夜轉移兩三次,以防意外。
相對於其他遊擊區來說,這裏的情況要比較好一些,小全率領的遊擊隊在前期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成功遏製了便衣隊的活動,並震懾了一批守衛據點的皇協軍軍官,各村的偽政權也不敢死心塌地的為鬼子賣命。而敵工科長李鐵更是完善了遊擊隊的情報係統,彌補了遊擊隊之前的缺腿兒。
所有這些有利條件加在一起,又得到了主力部隊的支援,使得他們可以計劃著展開較大的行動,以完成上級派發的任務。
“在青紗帳期間可以把部隊集中起來活動。要保衛秋收,狠狠打擊敵人,各縣都掀起了百條槍運動。”新上任的區委書記羅建才慷慨激昂地作著會議報告,“咱們縣向上報的是兩百條,咱們區呢,我準備報一百條,承擔整個縣的一半任務。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咱們有這個條件,咱們區的群眾基礎最好,民兵素質最高,遊擊隊人數最多,裝備最精良,再加上主力營的支援,我看完成這個任務是很有把握的。”
孟有田作為基幹民兵的副隊長也參加了會議,聽到要完成什麼任務指標,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這種主動承擔更多的工作,調動大家積極情緒,並且極為樂觀的預計,讓他並不認同。
為了完成繳槍任務而戰鬥,很可能使指揮員產生急躁心理,作出冒險的決定。而且會使遊擊隊失去自然流暢的作戰風格,思維被禁錮住。
羅建才還在繼續講話,他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號召大家鼓起勝利的信心,繼續努力工作,繼續英勇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