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路遇孫大拿(1 / 2)

這是一個明朗的晴天,天空是清水一般的澄清,田野是斑斕的顏色。高粱穗子黃了;苞米棒子的紅纓幹了;稠密的大豆葉子一片焦黃;蕎麥的紅梗上開著小小的白花,象一片白霜落在深紅色的杆子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悲秋,從來就是很多人的職業病,但孟有田卻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使人心胸開闊,更有詩意。有的人就是這樣,能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為一種更具有深度的感悟。這樣,他就能從有限的時空跳出來,在更高的層麵上求得心理平衡。

“姐夫,這詩是啥意思?”小嫚趕著騾車,頭也沒回地問道。

孟有田躺在車上,頭下枕著包袱,沉吟了一下,解釋道:“古來悲秋是很普遍的事情,往往是誌士失誌,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隻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但咱們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學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並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討中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淩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

“秋天好啊,能收糧食。”小嫚以自己樸素的思想作著評價,“春天嗎,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生活比較難。”

“嗯,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春天是萬物萌生的時候,各人有各人的喜好罷了。”孟有田隨口敷衍著。

顯然,詩中的那隻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麵,使誌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隻鶴是不屈誌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人果真有誌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孟有田想做一隻鶴,要一飛衝天,創造輝煌啦!但現在卻還不是他毫無顧忌施展的時候。

“姐夫,咱不愁。”小嫚沉默了半晌,勸慰著孟有田,“你那麼大本事,他們早晚還得來請你出馬。到時候你別答應得太痛快了,得拿一把。”

孟有田微微一笑,對小嫚這天真的想法也不好批駁,隨口說道:“請不請的不重要了,你以為我在意那個職位?無官一身輕,現在的官兒不好當,當***的官兒更不容易。虧了我不在黨,一個平頭百姓,犯了錯誤也沒啥大不了的。”

“呆家裏更好,省得我姐老惦記著。”小嫚順著孟有田的話茬說道:“卸磨殺驢,沒有他們這樣的。以後再來請你,說啥也不去。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賣命,反倒不得好了?”

“嗬嗬,你說得對。”孟有田笑著應了一句,微閉上眼睛養神。

以前的付出已經得到了回報,土門村已經有了屏障,雖然稱不上特別安全,但緩衝的時間已經足以使村民得以疏散撤退。這片土地已經不是以前那樣任敵來去,地道的完善,地雷的普及和花樣翻新,經過孟有田訓練的射手,侵略者必將把肮髒的肝腦塗抹在這裏。

目的已經基本達到,孟有田當然不在乎是否擔任什麼官職,加強對遊擊隊、民兵等武裝的黨的領導,這是必然的趨勢,他早早晚晚會因為生活上的問題而受到衝擊。既然如此,他選擇主動退出,未嚐不是明智之舉。同時,他也希望無論是遊擊隊,還是民兵,能夠脫離他而成熟起來。從目前看,這個希望也部分實現了。

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沒有他孟有田,抗日戰爭照樣會勝利。孟有田從來沒有高估自己,從來也不認為遊擊隊和民兵離了他就不行。

有自知之明,使孟有田此次辭職而退並不覺得特別失落。他的心態一直很好,是因為他沒有把自己定義得太高,是認為他大展宏圖的時候還未來到。

“姐夫——”小嫚見孟有田半天沒吭聲,以為他還不開心,便放慢了車速,開口說道:“咱們是一氣趕回家,還是找個宿頭?要不咱們四處走走,我各村都有好朋友呢!”

孟有田笑了起來,小嫚那些好朋友就是各村的女民兵,哪有他的那些舊識可靠。四處看看,散散心,是個不錯的選擇。可領著小姨子亂逛,好說不好聽,不知又會引起什麼風言風語了。

“咱們在十裏村住一宿吧!”孟有田想了想,做出了決定,那裏最熟悉,也是土門村的最後一道屏障,多了解些情況,多指導一些,對自身的安全是必要的。

“隻到十裏村嗎?”小嫚有些失望,說道:“我的好朋友可盼著我去呢,不,是盼著你去。指點指點養雞養兔,養蘑菇,他們得高興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