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無題(1 / 2)

黎明前的黑暗,彩虹前的雷雨,這是必須經曆的階段的規律,不管是自然界,還是這場戰爭,不管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既然躲不過去,既然是無法改變的規律,那也就隻好硬撐一口氣,把這黑暗和雷雨苦熬過去。

孟有田知道這些艱難困苦不是由他們的行為招來的,而是由一種無可抵禦的現實硬壓在人們背上的。盡管不是可以自由活著的生命,但孟有田絕不做、也不會讓身邊的人做被狂風卷起的落葉。任憑風把他們刮到什麼地方去,他們就得到什麼地方去,不管那是一汪臭水,還是一個糞坑。

在難以避免的苦難中自強不息,這是孟有田一直以來的信條,他已經做了很多,但還要做很多,這是他無法逃避的責任。盡管曆史有些偏離,有些脫離他前世的記憶,但他認為那隻是時間早晚的事情,或者換個名字,換種形式在前進。過程或許有改變,但結果不應該出現大的偏差。

這一次在山裏住了不短的時間,這是在孟有田看來,而在柳鳳看來,當然希望他能始終陪著自己,但她也知道這是不現實的想法。好在她的精力正在被同樣精力旺盛的寶寶所占據,她的性情也隨著這個小生命的降臨而發生著改變。有人說,女人生了孩子會變得笨,孟有田卻發現柳鳳正變得溫婉。

孟有田在照顧柳鳳,陪著兒子的間隙,重新規劃了小村子的發展,在哪裏拓展土地,在哪裏繼續建屋,並解決了一些生產養殖方麵的實際問題。村子還是小啊,要住進土門村的全部村民還力有未逮,準確地說,靠小村子的出產和儲備,難以長時間維持全體村民的生活。

當然,孟有田對此也想了解決的辦法,一是向老營分流部分人員;二是英勇戰鬥,使敵人無法長期盤踞土門村。當然,事情的發展可能不會象孟有田所想的那樣順利,但誰又能把以後的事情預料得分毫不差呢?生活,不就是在不斷地遇到困難,解決困難中度過的嗎!

在陰曆年前,孟有田回到了土門村,趕上了和母親、妻女一起過年。這在當時的傳統社會中,是一個兒子絕對而必須做到的事情,沒有什麼理由可講。他也沒有說柳鳳生娃的事情,當然隻是暫時的隱瞞。

一家人安安樂樂地過了年,生活又走上了正軌,難得的幾個月安寧,似乎有使人們淡忘戰爭,放鬆警惕的傾向,似乎隻有孟有田一個人始終在繃緊著神經。但事情的發展似乎在與他開著玩笑,眼看著春暖花開,鬼子非但沒有進攻的跡象,還收縮了防線,使得黃村、小屯、何村、小張莊被遊擊隊和主力部隊收複,甚至連老天也沒大旱的苗頭。

來了咱有準備,不來咱照過日子。孟有田當然不會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而使自己最壞的打算變為現實。他極願意這種平和的時間能夠持續到戰爭結束,盡管這不太實際。

製約於消息來源的狹窄,孟有田並不知道其他抗日戰場的具體戰況。但他可以肯定一點,這裏的平靜隻是暫時的,其他戰場可能正在浴血奮戰,甚至麵臨困境。

在華北敵後戰場,多田峻通過各個占領的非要地的收縮,抽調出了足夠的兵力,開展了第一次治安強化運動,首先將打擊置於冀中平原方麵。

冀中軍區雖然隻是八路軍的一個二級軍區,但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下屬五個軍分區,最盛時曾擁有四十四個縣(其中二十二個縣完全控製),部隊最多時達到了六萬多人。因為富庶而被八路軍稱為中國的烏克蘭,日軍則稱其為八路的兵站。

這樣一個雙方都勢在必奪的地區,爆發長期殘酷的戰鬥,是難以避免的。多田峻一麵繼續用鐵路、公路分割各抗日根據地的聯係,一麵命令集中於冀中的部隊以前所未有的耐心反複進行掃蕩、蠶食和封鎖,到了五月份,冀中的日軍已經得了相比以前更為成功的戰果。

如果孟有田能看到八路軍總部的形勢地圖,他就會驚訝地發現,河北中部和東部地區的抗日根據地正在或已經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有華北糧倉之稱的冀中根據地也在日軍的進攻下形成了由北向南、由西向東的退縮局麵。

盡管曆史上的百團大戰被分解實施,或者隻是有計劃而尚沒有實施,八路軍沒有因此而遭受重大損失,加上地道地雷的普及運用,還有力量反擊敵人的掃蕩。但形勢的嚴峻是一目了然的,緩解冀中根據地的緊張,打破多田峻的囚籠政策,便成了八路軍高層要立即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