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加工業的初創(1 / 2)

當偏離鬧市區的西環堅尼地城爹士街出現了一座隻有二十台縫紉機的服裝廠時,沒有人會注意到這間小小的山寨式工廠,但作為孟有田新事業的真正開端,卻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一個嚐試,一個開始熟悉服裝領域的開端,由此向相關產業擴展,孟有田有著一整套的計劃。衣服,褲子,領帶,襯衫,腰帶,箱包……這是一條曾經被某位富豪證明在十幾年後依然會成功的創業之路。

Dragon牌牛仔衣褲在兩個月後推出了,作為訓練熟練工人,試驗市場反應的初級產品,孟有田取其耐用的特點,麵向的是中低層勞動者,實際上就是工裝衣褲。當然,推出一個品牌,當然要有亮點,Dragon牌牛仔衣褲除了牢固耐用、合身服帖外,還第一次在這種服裝上使用了拉鏈。

主要麵向體力勞動者,作為勞動服推出服裝,孟有田自然有自己的考慮。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初涉一個行業,他還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識,由低端到高端,由通俗到時尚,一個名聲不顯的品牌隻能一步一步前進。而且,做低端產品不僅能增加生產銷售經驗,並培養出一批熟練工人,也不是無利可圖。

戰後香港人口劇增,短短一兩年的時間便從五十多萬增長到一二百萬,大量廉價的勞動力,雨後春筍般開設的工廠,使這種價格不高卻牢固耐用的工裝很有市場。

薄利多銷,先創出點名聲。在孟有田的計劃中,最少在半年之內,工廠的設備和技術不足以再推出更高端的產品。雖然孟有田很想一步登天,但骨子裏的謹慎還是讓他的創業顯得穩健。隻要不賠就行,反正現在也不指望這個服裝工廠養家糊口。

肖三、肖四搞駁運有兩個多月了,聘了幾個勞力,自身也比較熟悉了駕船出海的營生,收入足夠養家糊口。現在不僅不用孟有田再資助,還能有所積攢。雜貨店的生意也還可以,差不多能掙出一家人的生活費。而孟有田則抽時間繼續參加競標,賺的錢繼續向服裝廠追加投資,增置設備;剩下的則積攢起來,作為流動資金。

讓肖氏兄弟搞駁運隻是一個過渡,孟有田前幾天在舊軍用物資拍賣會上花了一萬五千元港幣買了一條中型的機動駁船,還有一套日本海軍船塢使用的挖沙機器,準備成立個公司,由肖氏兄弟主持,由挖海沙開始,逐步向建築材料業進軍。

海沙是建築業所必需的建材,但經營這個行業的人卻很少。因為當時挖海沙相當艱苦,全都是手工操作,鏟沙很吃力,費工又多,沙價又賤,盈利少。而且每逢煤炭船到,挖沙的工人都運煤去了,就找不到工人。

如果使用機械操作挖海沙,再加上用機船代替帆船,不僅效率會大大提高,而且使用的人工少了,便可以組織一支相對固定的專業挖沙隊伍,完全靠此贏利賺錢。

先在某個行業立足,哪怕起初賺得少一點,權當是個學習的過程。等熟悉了運作流程,再加大投資,滾雪球似的發展,這是孟有田的經營理念。從表麵上看,挖海沙每立方碼三元,盈利很小,但實際上並不積壓,資金周轉很快,挖出來就差不多等於是現錢,在香港重建的時候,銷路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