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貢品大棗(1 / 2)

許恒雖然疑惑,還是中規中矩的回答。

“回大人,這鮮棗水分過多,雖然口感好,但是也造成了鮮棗不易久放,采摘下來最多能放兩天。”

許恒誠懇的回答,聽到這個回答,劉縣令有點失望

“這樣啊,本官還想今年聖上五十壽寧把這棗子當做這常山縣的特色,進貢給聖上,若是時間這麼短,那就太可惜了。”

劉縣令隻是三甲末尾的同進士出身,自己人脈不多,隻能在各種偏遠縣城的縣令之間平調,現在在常山縣已經是第三任了。

多年平庸的為官生涯,劉縣令已經熄了上進之心,打算在縣令這一職上終老了。

但是今年科舉上麵常山縣表現不俗,秀才試中有三名考中秀才,其中還出了一個案首,最近的鄉試,劉縣令剛剛得知有一位老秀才中了舉人,雖然是末尾,可也是舉人啊,這讓他今年的縣學教育狠刷了一次存在感,所以劉縣令多年沉寂的雄心有點波動。

今年是皇上五十的壽寧,各個地方官都在搶著上供各種的好東西,劉縣令也想拚一把,不過常山實在太貧乏了,實在不知道有啥特色能進貢。

正好許恒帶來了這鮮棗,劉縣令就試探著問問,聽到不行後,內心還是有點失望。

許恒也聽出劉縣令的想法,其實鮮棗保鮮許恒也有方法,那就是沙土保鮮。

挑出幹淨完整的鮮棗,放進陰涼濕潤的沙土中,保持沙土的濕潤,這棗也能保持一段時間。

但是保鮮的大棗口感肯定不如剛摘下來的,這麼長途跋涉進貢,可不能因為這個弄出一個勞民傷財的妃子笑事件。

許恒沒打算說這個方法,反而提供了另一條思路。

“劉大人,雖然鮮棗不能作為貢品,但是這棗的幹貨卻可以的,學生家裏的大棗在這常山縣附近都有盛名。

這幹棗做貢品,一來保質時間長運輸方便,二來幹棗可以用到的也比較多,比如做成各種點心,或者做成食補,對於補氣補血是最合適的。”

這也是許恒這次來的目的,本來打算通過劉知縣,把家裏的大棗打出名聲,誰知劉縣令有更大的計劃,此時不把握住,那就是傻子。

“你這主意好啊,我怎麼沒想到啊,這幹棗也行啊,這兩年府裏的年糕用的就是你們那的大棗,做出來確實好吃不少。”

劉縣令聽到許恒的提議,一尋思確實這個更實際啊,一來幹的大棗品質確實不差,二來這個大棗也是在自己任期內開始種植,這不就是那實打實的民生方麵的政績嘛,若這大棗真的得到聖上的稱讚,自己何愁位置不能動一動呢。

“不知,許秀才對於這進貢大棗有沒有好的建議”

劉知縣是看出來這許恒別看年紀小,但是為人卻很聰明,這大棗是許恒家出產的,劉知縣就打算聽聽許恒會如何做。

許恒低頭想了想,然後低聲告訴了一個如何能讓聖上注意到常山縣大棗的方法。

“許秀才確實才智過人”

劉知縣聽了許恒的建議,覺得確實不錯,自己果然沒看錯,看劉縣令讚同自己的主意,許恒突然想到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