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恒雲城原先多偏僻,每年當地官員的俸祿都需要朝廷撥款支持,許恒這去了不過兩年,雲城已經可以變成可以上交賦稅的程度,雖然不算多,但進步也很大。
許恒到達戶部後,先是熟悉了一下戶部的人員,戶部是朝廷六部中最重要的一部,掌管這天下的稅收和國庫的開支。
關於錢財永遠是最敏感的事情,能進戶部的人大部分都是有自己特殊的本領之人,許恒當初那初級算術一書,對於一些人說是天書,對於他們卻是小兒科的玩意。
唯一可取之處也就是那簡數的運用,這大大方便了賬簿的記錄,很容易看明白。
“衛大人,我們已經來到戶部了,這裏怎麼也算自家地盤,這戶部的具體情況還請衛大人和盤托出吧。
國庫到底匱乏成什麼樣子了,何至於北境所需糧草都需要籌集的程度。”
大周再怎麼貧困,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不至於艱難到這種程度。
衛大人也知道許恒是皇上信任的人,這戶部的難題就等著靠他,歎了一口氣。
這朝廷確實沒錢了,去年雖然發生旱災,好在夏收恢複過來,朝廷其實賑災的撥款不算太嚴重,現在吃錢大戶是軍費開支,每天流進兵部的錢財,每分每秒按照黃金計算的。
除了這個當初左相鍾平和二皇子的勢力遍布文武百官,戶部更是重點中的重點,二皇子篡位失敗後,逃離京城時,卷攜了國庫一部分錢財,其實這就是戶部匱乏的原因。
要不戶部其實也算清洗最幹淨的部門。許多人雖然是戶部老人,但當初都是邊緣人物,衛廣則是不站隊的一方,雖然在奪嫡中,中立最安全,可等勝負已定後,中立的人肯定愛不上從龍之人。
衛廣年齡大了,隻求穩妥即可,這被新帝忽視對於他來說也不算什麼大事,大不了告老還鄉就行。
要不是他在戶部多年,熟悉運作,早就被新帝安排人頂替了,所以許恒空降戶部,衛廣也沒排斥,反而積極支持。
許恒想到現在的首要搞錢問題,想慢慢等著運用商業賺錢,實在太難了,七天根本來不及,唯一能行的還是割大戶來的快。
這京城別的不說,大戶絕對夠多,隨便往大街上扔一個石頭,砸中的人一半的人恐怕都是非富即貴的人物。
但觸碰利益之事可是攸關自己的身家性命啊,遙想當年,商鞅變法讓大秦強盛於六國,可就因為觸碰到舊貴族的利益,最後落的一個車裂的下場。
許恒自認沒有商鞅的能耐,肯定也不能學的這麼激進,這怎麼才能讓人心甘情願把錢交出來。